汉匈关系与贾谊的治安策
匈奴单于给汉文帝写信说:“之前,皇帝您提到和亲的事,我看了您信里的意思,觉得挺开心,咱两家能和和美美。但你们汉朝边境的官吏欺负我们右贤王。右贤王没向我请示,就听了后义卢侯难支等人的主意,和汉朝官吏对抗起来。这就破坏了咱们两位君主的约定,伤了兄弟之间的感情。所以我惩罚了右贤王,让他往西去攻打月氏。托上天的福,我们的将士厉害,马匹强壮,把月氏给灭了,该杀的杀,该降的降,把那儿平定了。楼兰、乌孙、呼揭以及它们旁边的二十六个国家,现在都归匈奴了。所有能拉弓射箭的百姓都成了一家人,北方也安定了。我希望能停止战争,让士兵们休息,好好养马,把以前的不愉快都翻篇儿,恢复原来的约定,好让边境的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要是皇帝您不想让匈奴靠近边塞,那就下令让您的官吏和百姓住得离边塞远点儿。”
汉文帝回信说:“单于您想抛开以前的事,恢复原来的约定,我特别赞赏。这可是古代圣明君主的心愿呐。汉朝和匈奴约定结为兄弟,给单于您的东西那可不少。但违背约定、破坏兄弟情谊的,往往是匈奴这边。不过右贤王的事儿已经在大赦之前了,单于您就别再深究啦!要是单于您真像信里说的那样,那就明确告诉手下的官吏,别再违背约定,要讲信用,我会像单于您信里希望的那样敬重您。”
过了没多久,冒顿单于去世,他儿子稽粥继位,号称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刚继位,汉文帝又送了一位宗室女子去做单于的阏氏,还派了燕地的宦官中行说去辅佐这位宗室女子。中行说不想去,可汉朝强行让他去。中行说说:“要是非让我去,我肯定得给汉朝找点麻烦!”中行说到了匈奴后,就投降了单于,单于特别亲近、宠信他。
一开始,匈奴人喜欢汉朝的丝绸、棉絮和食物。中行说说:“匈奴的人口还比不上汉朝的一个郡,可为啥咱们能这么强大呢?就是因为咱们的衣食和汉朝不一样,不用依赖汉朝。现在单于要是改变习俗,喜欢上汉朝的东西,那汉朝只要拿出十分之二的东西,匈奴就得全听汉朝的了。”匈奴人得到汉朝的丝绸棉絮,就在草丛荆棘里骑马乱跑,把衣服裤子都划破弄烂,来表示这些不如他们自己的皮毛衣服好;得到汉朝的食物,就全都扔掉,来表示不如他们自己的奶酪方便好吃。中行说还教单于身边的人分条记事,统计人口和牲畜数量。匈奴给汉朝的书信、木牍以及印封,中行说都让做得又大又长,言辞也特别傲慢,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
要是汉朝使者嘲笑匈奴习俗没礼义,中行说就会把汉朝使者怼得无话可说:“匈奴的规矩简单,容易执行;君臣关系也简单,能长久维持;整个国家的政务,就像一个整体一样。所以匈奴就算有时乱一乱,也必定会拥立本族的人。现在你们中原人虽说讲礼义,可亲戚关系一疏远就互相残杀抢夺,甚至改朝换代,都是这种情况造成的。哼!你们这些住在屋子里的人,别废话太多,唠唠叨叨的!只要汉朝送给匈奴的丝绸棉絮、酒曲粮食,数量够、质量好就行,还说那么多干嘛!要是给的东西齐全又好,那就没事儿;要是不齐全、质量差,等秋天庄稼熟了,我们就骑着马去践踏你们的庄稼!”
梁国太傅贾谊给汉文帝上疏说:“我私下琢磨现在的局势,有一件事能让人痛哭,有两件事能让人落泪,还有六件事能让人长叹。至于其他违背常理、有伤正道的事儿,实在太多,没法一一列举。那些给您提建议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稳太平啦。’可我觉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说天下安稳太平的人,不是傻就是在拍您马屁,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治乱的关键。就好比把火放在柴堆下面,自己还在柴堆上睡觉,火还没烧起来,就说很安全。现在的局势跟这有啥不一样!陛下您为啥不让我把这些事儿给您仔细讲讲,再给您献上治理国家的策略,您好好挑挑呢!要是治理国家需要劳心费神、辛苦身体,还得减少钟鼓之乐,那也没关系。要是能和现在一样享受安乐,还能让诸侯们遵守规矩,不动用武力,让匈奴归顺,百姓生活质朴,陛下活着是圣明的君主,去世后成为神明,美好的名誉流传千古,让顾成庙能称为太宗庙,和太祖庙相匹配,与汉朝国运一样无穷无尽,确立准则纲纪,成为万世的法则。就算以后有愚蠢、不成器的继承人,也能靠着这份基业安稳度日。凭陛下您的聪明通达,再让稍微懂点治国之道的人辅佐,做到这些并不难。
“现在诸侯势力强大,必然会和朝廷相互猜疑,下面的百姓总遭殃,上面的朝廷也老是发愁,这根本不是让上下都安稳的办法。如今,有的是皇帝的亲弟弟想谋反当东帝,亲哥哥的儿子也敢举兵向西攻打朝廷,现在又有人告发吴王有不轨之心。陛下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行为合乎道义,对诸侯也施了不少恩德,可还是这样,更何况那些势力比他们大得多的诸侯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