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挖壕沟包围下邳,时间一长,士兵们又累又乏,曹操就想撤兵。荀攸和郭嘉说:“吕布有勇无谋,现在屡战屡败,锐气已经没了。军队都听将领的,将领没了锐气,士兵们也没了斗志。陈宫虽然有智谋,但反应慢。现在趁吕布士气还没恢复,陈宫的计谋还没定下来,赶紧猛攻,就能拿下吕布。”于是曹操引来沂水和泗水灌城。过了一个多月,吕布更困难了,他到城墙上对曹操的士兵说:“你们别逼我了,我去向曹公自首。”陈宫说:“曹操就是个逆贼,算什么曹公!现在投降他,就像拿鸡蛋碰石头,怎么能保全自己!”
吕布的部将侯成丢了一匹名马,后来又找回来了,将领们凑钱送礼向侯成祝贺,侯成拿了些酒肉先去献给吕布。吕布生气地说:“我下令禁酒,你们却酿酒,是不是想借着酒劲儿一起算计我?”侯成又气又怕。十二月癸酉日,侯成和将领宋宪、魏续等人一起抓住陈宫和高顺,带着他们的人投降了曹操。吕布和他的手下登上白门楼,曹军包围得越来越紧,吕布让手下砍了他的头去见曹操,手下人不忍心,于是吕布只好自己下楼投降。吕布见到曹操说:“从今往后,天下就该安定了。”曹操问:“为什么这么说?”吕布说:“您一直担心的不就是我嘛,现在我服了。要是让我带领骑兵,您带领步兵,平定天下不在话下。”说完又转头对刘备说:“玄德,你现在是座上客,我是投降的俘虏,他们把我绑得这么紧,你就不能帮我说句话?”曹操笑着说:“绑老虎不能不紧啊。”说完就下令松绑。刘备说:“不行。曹公您没看到吕布是怎么对待丁原(字建阳)和董卓(太师)的吗!”曹操点头表示赞同。吕布瞪着刘备说:“大耳朵,你最不靠谱!”曹操又问陈宫:“公台,你平时总说自己智谋过人,现在怎么样?”陈宫指着吕布说:“这小子不听我的话,才落到这地步。要是他听我的,也不一定会被抓住。”曹操问:“那你母亲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理天下的人不会伤害别人的亲人。我母亲能不能活命,全在您,不在我。”曹操又问:“那你妻子儿女呢?”陈宫说:“我听说施行仁政的人不会让别人断子绝孙。我妻子儿女能不能活命,也在您,不在我。”曹操没再说话。陈宫请求受刑,说完就往外走,头也不回,曹操忍不住为他流泪。最后曹操把吕布、陈宫、高顺都绞死了,把他们的头送到许县的集市上示众。曹操把陈宫的母亲接来,养老送终,还把陈宫的女儿嫁出去,照顾陈宫的家人,比以前更好。前尚书令陈纪和他儿子陈群当时在吕布军中,曹操都以礼相待,还任用了他们。张辽带着他的人投降,曹操封他为中郎将。臧霸自己藏了起来,曹操悬赏把他找到,让臧霸去招降吴敦、尹礼、孔观等人,他们都来向曹操投降。曹操就把琅邪、东海分出城阳、利城、昌虑几个郡,让臧霸等人当郡守、国相。
评论
建安三年是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关键节点,这一年的战事与权谋博弈不仅重塑了中原势力格局,更将乱世中各方势力的战略眼光、军事智慧与人性弱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透过史册记载的刀光剑影与纵横捭阖,我们能清晰看到三国时代的底层逻辑:实力是根基,谋略是杠杆,而人性的选择往往成为改写战局的关键变量。
战略博弈:远见与短视的生死分野
这一年的战争序幕由曹操与张绣的再度交锋拉开,而荀攸的战略预判成为首场关键博弈的注脚。他精准指出张绣与刘表“相恃为强却终必乖离”的本质——张绣作为“游军”依赖刘表供给,一旦刘表无力支撑,双方联盟必然瓦解。这种基于资源依赖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乱世联盟的脆弱性: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然而曹操此时显然被前次战事的恩怨左右,执意急攻穰城,最终陷入刘表、张绣的前后夹击,印证了战略急躁的风险。
与此同时,袁绍集团内部的战略分歧更显致命。田丰提出“早图许,奉迎天子”的高瞻远瞩之策,直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核心价值——政治正统性在乱世中是比兵力更稀缺的资源。但袁绍对这一战略机遇的漠视,暴露了其“见小利而忘大义,干大事而惜身”的性格缺陷。相比之下,曹操虽在局部战术上一度冒进,却始终牢牢掌控“奉天子”的政治优势,这种战略格局的差距,为日后袁曹争霸的结局埋下伏笔。
战场智慧:局势洞察与逆向思维的胜利
安众之战与张绣追击战,堪称三国时期“以奇制胜”的经典案例,而贾诩的军事智慧在此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曹操在前后受敌的绝境中,以“夜凿险伪遁”的假象诱敌,利用敌军“遏归师、置死地”的心态,反而激发己方士兵的求生斗志,最终“步骑夹攻大破之”。这种对“归师勿遏”军事原则的逆向运用,体现了曹操对战场心理的深刻把握——绝境往往能催生超常战力,而轻敌则是败亡的开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