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主生病了,病得话都说不出来,就写了个字条把丞相濮阳兴叫来,让儿子孙л出来拜见濮阳兴。吴主拉着濮阳兴的胳膊,把孙л托付给他。癸未日,吴主去世,谥号景帝。群臣尊朱皇后为皇太后。
吴国人因为蜀国刚灭亡,交趾又叛乱了,国内人心惶惶,就想找个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以前当过乌程令,跟乌程侯孙皓关系不错,他就猛夸孙皓:“孙皓这人有才又有见识,还很果断,跟长沙桓王孙策差不多呢!而且他还爱学习,遵守法度。”万彧跟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说了好几次,濮阳兴和张布就去劝朱太后,想立孙皓为继承人。朱太后说:“我一个寡妇,哪懂国家大事啊,只要吴国不灭亡,祖宗宗庙有依靠,就行。”于是就把孙皓迎回来立为皇帝,改元元兴,还大赦天下。
八月庚寅日,命令中抚军司马炎协助处理相国事务。
当初,钟会讨伐蜀汉的时候,辛宪英就跟她丈夫的侄子羊祜说:“钟会做事太张狂任性,这种人长久不了,我担心他有别的心思。”钟会请辛宪英的儿子郎中羊琇当参军,辛宪英发愁地说:“以前我为国家担心,现在麻烦事儿到自己家了。”羊琇向晋王坚决请求不去,晋王没答应。辛宪英就跟羊琇说:“去吧,到了军队里,要想平安,就靠仁爱宽容了!”后来羊琇还真平安回来了。癸巳日,皇帝下诏,因为羊琇曾经劝谏钟会不要谋反,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九月戊午日,任命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
辛未日,下诏任命吕兴为安南将军,都督交州诸军事,让南中监军霍弋兼任交州刺史,有权自行选拔任用官员。霍弋上表推荐建宁人爨谷为交趾太守,还带着牙门董元、毛炅、孟干、孟通、爨能、李松、王素等人带兵去帮吕兴。还没到地方呢,吕兴就被他的功曹李统给杀了。
吴主把朱太后贬为景皇后,追谥他爹孙和为文皇帝,尊他老妈何氏为太后。
冬天十月丁亥日,下诏任命在寿春抓到的吴国相国参军事徐绍为散骑常侍,水曹掾孙彧为给事黄门侍郎,派他们出使吴国,他们的家人在魏国的,都可以跟着一起去,不要求他们回来,以此来展示大国的诚信。晋王还写了封信给吴主,跟他讲讲厉害关系。
当初,晋王娶了王肃的女儿,生了司马炎和司马攸,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当儿子。司马攸这人又孝顺又友爱,多才多艺,性格温和公正,名气比司马炎还大。晋王特别喜欢他,经常说:“这天下本来就是景王的,我暂时担任相位,等我百年之后,大业应该传给司马攸。”司马炎头发特别长,都能垂到地上,手也很长,垂下来能超过膝盖。他曾经很淡定地问裴秀:“人真有面相这回事儿吗?”还把自己的奇特面相给裴秀看。裴秀从此就心向司马炎了。羊琇跟司马炎关系好,就给司马炎出主意,把时政该调整的地方都让司马炎提前记好,以备晋王询问。晋王想立司马攸为世子,山涛就说:“废长立幼,不符合礼制,不吉利。”贾充也说:“中抚军有君主的德行,不能换。”何曾、裴秀也跟着说:“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声望又高,面相还这么独特,一看就不是当臣子的料。”晋王这才拿定主意,丙午日,立司马炎为世子。
吴主封太子和他的三个弟弟为王,立妃子滕氏为皇后。
一开始,吴主刚登基的时候,发了一道很亲民的诏书,抚恤士兵百姓,打开粮仓救济穷人,还挑选宫女许配给没老婆的人,把养在皇家园林里的禽兽也都放了。当时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明君。可等他坐稳了位置,就开始原形毕露了,变得粗暴又猜忌,还特别好酒色,大家都失望透顶。濮阳兴和张布私下里后悔立了他。有人就跟吴主打小报告,十一月初一,濮阳兴和张布进宫,吴主就把他们抓起来,流放到广州,半路上就给杀了,还灭了他们三族。然后任命皇后的父亲滕牧为卫将军,掌管尚书事务。滕牧是滕胤的族人。
这一年,废除屯田官。
【内核解读】
这段文字围绕三国末期西晋过渡阶段的关键事件展开,从权力博弈、人物抉择与政权兴衰视角看,满是乱世的复杂与无常:
罗宪守永安:忠义与坚守的样本。罗宪守永安,面对东吴“假援图利”,坚守“唇齿之义”,率疲弱之兵硬扛陆抗三万大军六月。他那句“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尽显乱世中忠臣的脊梁。这不仅是军事抵抗,更是对道义的扞卫——在蜀亡、盟友背刺的绝境下,以孤城为“汉”(虽蜀汉已亡,他仍存汉臣之心 )守节,让“不义”的东吴算盘落空,也为西晋争取了稳定蜀地的时间,成为“忠勇”在乱世的鲜活注脚。
刘禅“乐不思蜀”:庸主的生存哲学。 刘禅“此间乐,不思蜀”,被后人笑作昏庸至极。但换个角度看,这是他的“保命智慧”——在司马昭眼皮底下,用装傻消解猜忌。郤正教他“哭坟”话术,他照做后被戳穿,尴尬的“诚如尊命”,把亡国之君的无奈与怯懦暴露无遗。他依赖郤正才懂“体面”,侧面说明其治国无能、驭臣无方,蜀汉亡于他手,也算“因果相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