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红绸卷尘缘·古村遇旧影
红绸带在激光经纬仪上绷得笔直时,杨永革正蹲在“第三十四棒”石碑旁抽最后半根烟。风突然往石碑后钻,卷着红绸往他脸上扑——绸子上的星砂沾了他满脸,暖得像贴了层发烫的细绒。他呛得咳嗽,抬手去拨,指尖刚碰着绸面,天突然暗了,红绸像条活蛇缠上他的胳膊,拽着他往石碑后的阴影里坠。
再睁眼时,烟早没了影。眼前是条河,水浑得像黄河的泥,岸边的芦苇往他腿上蹭,蹭得裤脚湿了片——低头一瞅,自己还穿着东莞旅馆的大裤衩,脚上趿着双塑料凉拖,跟这河边的土坯房、老槐树压根对不上号。
“小伙子,没见过你啊。”
杨永革吓了跳,转头见个穿粗布短褂的汉子站在身后,腰里系着根麻绳,脸膛黑红,笑起来眼角有两道深纹。“我……我也不知道咋来的。”他挠了挠头,凉拖底沾着的泥掉在地上,“就突然一阵风,睁眼就在这儿了。”
汉子往他身上打量,瞅着他的大裤衩愣了愣,又笑:“不管咋来的,先到家里坐坐。”他往河对岸指,“咱这村叫李家庄,就百十来户人家,不欺生。”
杨永革跟着往村里走,脚底板被石子硌得慌。路过村口老槐树时,正撞见个穿蓝布裙的姑娘往院里晾衣裳,风把她的裙角吹起来,露出双沾着白碱的布鞋——那侧脸,那眼角的痣,那往绳上搭衣裳时踮脚的模样,竟跟小区里的李奶奶一模一样!
“李……李奶奶?”他脱口喊出声,嗓子干得发紧。
姑娘猛地回头,手里的衣裳“啪”掉在筐里。她也愣了,杏眼睁得溜圆:“你咋知道我叫李淑琴?你是……杨永革?”
杨永革脑子“嗡”地一响——真是她!只是脸上没了皱纹,辫子黑得像墨,瞧着才二十出头。他张了张嘴,话堵在喉咙里:退休后在小区花坛边瞅着她浇花的次数,数都数不清;想跟她搭话,总怕自己这烟嗓吓着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买了袋桂圆干想送过去,转头就被红绸卷到了这鬼地方——她倒好,成了大姑娘,还站在这陌生的村里。
“淑琴,咋了?”刚那汉子走过来,自然地往李淑琴肩上搭了搭手,“这是你认识的?”
“村长,他……”李淑琴指了指杨永革,又回头看汉子,“他叫杨永革,以前跟我住一个小区的。”
村长?杨永革这才反应过来,瞅着汉子搭在李淑琴肩上的手,心里像被烟烫了下。李淑琴红了脸,往汉子身后躲了躲:“这是俺男人,村长赵老实。俺来这儿两三年了,前两年刮黄风,小区塌了,俺跑出来迷了路,就到了李家庄。”
她往院里指,院里的鸡正刨着土:“刚来那会儿怕得慌,赵老实他爹收留了俺。他瞧着俺可怜,总给俺送窝窝,后来……后来他爹去年没了,他接了村长,俺就嫁给他了。”
杨永革盯着她的肚子——蓝布裙往下坠着,是显怀的模样。他喉头滚了滚,没敢问,可李淑琴像是猜着了,手往肚子上护了护:“仨月了,双胞胎。”
屋里突然传来娃哭,“哇”地一声,脆生生的。赵老实往里喊:“俺娘哄着呢,别慌。”又转头拉杨永革,“走,进屋!让俺娘给你下碗热汤面。”
土炕上铺着粗布褥子,炕角堆着个蓝布包,包上绣的歪歪扭扭的花,杨永革认得——是李奶奶以前给小孙子绣书包剩下的布,她总说“老了,手笨了”,可这花绣得,跟当年一模一样。炕边的摇篮里,俩皱巴巴的小娃正哭,赵老实的娘往娃嘴里塞奶嘴,见杨永革进来,笑着往炕沿让:“坐,趁热吃。”
面碗端上来,飘着点葱花,油星子在碗里晃。杨永革没胃口,扒拉了两口就放下。赵老实往他碗里夹了块红薯:“村里不富裕,就这条件。你要是愿意,就先留下。村西口有间草房,以前老猎人住的,收拾收拾能住。”
李淑琴往他手里塞了两个窝窝:“粮食紧,这是俺省下来的。永革,过去的事……就别想了。俺现在挺好的,有老实,有娃。”
杨永革捏着窝窝,硬邦邦的,硌得手心疼。他抬头瞅着李淑琴——她眼里的光,跟以前在小区浇花时一样暖,只是那暖,不再是对着他的了。
“俺们这附近猎物多,就是没人敢打。”赵老实见他蔫着,递过来把磨得发亮的柴刀,“老猎人前阵子被老虎咬死了,你要是会打猎,倒能混口饭吃。”
杨永革接了柴刀,刀把是磨圆的,握着顺手。他走出屋时,太阳正往西边沉,把草房的影子拉得老长。村西口的草房真破,屋顶漏着光,墙角堆着堆旧箭杆——老猎人留下的。
他蹲在箭杆旁,摸着杆上的旧箭羽,眼泪突然掉了下来。红绸不知道飘到了哪儿,风从草缝里钻进来,吹得他后颈凉。“罢了。”他抹了把脸,捡起根箭杆,“能看着就好。”
夜里他蹲在灶前编弓箭,火光映着墙,墙上竟有几道刻痕——是老猎人记的打猎日子。他摸着刻痕,突然想起李奶奶以前总说“过日子就像编筐,得慢慢来”。他咬了咬牙,往箭杆上缠麻绳——缠得紧点,明天好去山里试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