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经阁看了几个时辰的书,岩耕登记借阅了《法术修炼构想》后,直奔青云峰小坊市。五枚灵石换来五枚传音符,他将其小心翼翼地收进怀中,仿佛握着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随后,以匆匆赶往背牛峰。
当岩耕站在背牛峰山下徐师兄给的某个坐标,望着四周郁郁葱葱的古树,他闭目参悟了一会儿,随后双手快速掐诀,口中念念有词。
二息之后,一阵阵法空间波动涌现,一座隐蔽的洞府缓缓显现,洞口萦绕的灵气如轻纱般飘散,浓郁的气息让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这二阶下品的灵气浓度,比起青竹峰腰的甲27号小院,简直是天壤之别!
岩耕伫立原地,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开辟三气海后,他也曾幻想能有一位名师收他为徒,赐下优渥的修炼资源。拜师之事至今毫无进展,想来家族另有考量。
然而此刻,看着眼前这处由族长特批的闭关洞府,他的眼眶微微发热——原来家族从未真正忽视他,这份重视,或许比虚无缥缈的师徒名分,更来得实在,或许,这是徐师兄都不曾有的待遇。
走进洞府,柔和的月光石将洞内照得亮如白昼。百丈见方的空间宽敞明亮,前院五十丈的空地平整如镜,显然是专为演练法术设计;十丈住所布置着石床、蒲团等设施,一应俱全,后院四十丈则是一片荒地。
岩耕发地一张传音符给徐师兄,随后的数月,岩耕的闭关生活如精密运转的灵机,在日夜交替中井然有序地推进。洞府外的藤蔓悄然爬满石壁,而洞内的修炼热度却丝毫不减,见证着他每一天的蜕变。
某天,酉时,暮色如墨悄然浸透天际。岩耕双腿交叠,宛如扎根地面的古树般盘膝而坐,道袍下摆垂落如静谧的深潭,纹丝不动。
随着《金煞厚土策》法诀运转,金土二色灵气如两条纠缠的巨龙,在他周身萦绕升腾。
金色灵气锐利如锋芒,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冽光泽;土色灵气厚重似山岳,裹挟着大地的沉稳气息。丹田气海在灵气冲击下剧烈翻涌,灵力如涨潮时的海浪,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经脉壁垒。
每一次吐纳,中丹田处的“炼妖葫”便发出细微嗡鸣,宛如沉睡巨兽的低吟。
一缕缕纤细如蛛丝的法力元气,从他周身窍穴被牵引而出,没入葫芦之中。
岩耕眉头不时轻蹙,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警惕。自穿越以来,这神秘莫测的葫芦便盘踞在中丹田,无论他如何尝试沟通,都如石沉大海,唤之不动,驱之不出。
好在它吸纳的法力尚在可控范围,未对修炼进阶造成实质阻碍,可这份未知,始终如阴云般笼罩在岩耕心头。
卯时,第一缕朝阳刺破云层,岩耕早已迎着曙光运转《朝阳蕴紫术》,吸纳那蕴含着天地初阳之力的紫气。
待紫气入体,他的身影便在洞府前院腾挪翻转,轮番施展出《三分归元气》、《断岳九式》、《千机扣穴指》的精妙招式。每一招式收势时,岩耕都能清晰感受到筋脉传来的灼热感,那是身体在不断突破极限、重塑筋骨的信号。
午时,岩耕研读明尘子所着的《法术修炼构想》时,发现此书从修士的灵识运用、法力积累、经脉强度、施法速度、施法威力、施法准头、施法距离、施法时机把握、法术原理研究等多维度,系统剖析了法术修炼的构思与分类,为他打开了全新的认知大门。
一、修仙界法术熟练度层级解析
1.入门阶段:修士初学法术,仅掌握灵力运转基础。以金针术为例,需长时间凝神聚气,生成的金针微弱不稳,仅能穿透薄板,射程短且易受外界灵力干扰溃散。
2.熟练阶段:经大量练习,以金针术为例,修士可快速凝聚多道形态规整的金针,穿透数寸木板,射程提升至数十丈,能初步控向,灵力消耗降低,可连续施法。
3.精通阶段:修士对法术理解透彻,如施展风刃术时,可高速凝聚大量锋利风刃,瞬间碎岩裂石,重创妖兽。能精准调整风刃参数,构建攻击网,射程达百丈,还可融合自身灵力强化法术。
4.圆满阶段:法术修炼巅峰,修士与法合一。心念一动,掌心雷如天罚降临,可化形千里攻击。施法无消耗顾虑,越战时灵力越强。
二、修仙法术熟练度进阶策略
(一)基础灵力修炼
1.淬炼根基:通过主修功法提纯灵力,如《金煞厚土策》可在清晨吸纳金土灵气,经经络循环提升灵力纯度。
2.拓展容量:借助灵脉闭关拓宽丹田,如修炼《灵脉锻体诀》增强经脉,提升灵力存储与流转效率。
(二)法术理论钻研
1.研习典籍:从藏经阁古籍中探究法术原理,如学习“冰魄银针”时了解水属性灵气凝结机制。
2.剖析结构:拆解法术灵力分布,如优化“巨石护盾”等法术的灵力分配,提升效果。
(三)模拟实战训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