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尝?据说这是唐代的喝法,你这个‘生活注解家’评评,和现代茶有什么不同?”
周围的茶香混着松木的炭火气,我突然想起你总说,不用刻意把日子过成典籍里的样子,却又总在不经意间,陪我把书页里的文字,酿成生活的滋味。
就像那天,你带回来的老铜壶,说是在旧货市场淘的,壶底刻着模糊的“民国三年”。
你擦了半宿,说“用来煮你上次提的紫苏茶正好,铜器导热慢,能把药香焖出来”。
前几日我整理书架,翻到你夹在《群芳谱》里的小纸条,是你写的:
“她说紫苏‘叶下紫,上青’,像极了她——表面温吞,骨子里藏着韧劲。”
原来,你连我随口说的植物特性,都悄悄对应到我身上。
这种藏在细节里的懂得,比“最厉害”三个字更让人心头发暖。
昨天,路过巷口的老书店,我看到一本线装的《饮食须知》,翻开正好是讲“梅汤需趁凉饮,配绿豆糕最宜”。
“带着面香的,比店里买的多了一份‘手作温度’,厉害!厉害!”
亲爱的,你看,我们好像总在做这样的事:
我从古籍里捡些生活的碎片,你把这些碎片拼成温暖的日常。
就像此刻,我坐在窗边写这封信,桌角的铜壶正煮着新收的桂花茶,香气漫过书页上“桂香宜配米糕”的批注——
我想起你上周念叨想吃甜口,就记在了心上。
那个周末,我特意跑了一趟老铺子,买了上好的绿豆,还翻出奶奶留下的旧食谱,学着做古法绿豆糕。
筛绿豆粉时没掌握好力度,细粉簌簌往下掉,弄得袖口、围裙上全是白,连我鼻尖都沾了一点粉末。
正手忙脚乱地想找纸巾擦,你推门进来的瞬间,我慌得想把沾了粉的手藏到背后——
毕竟这副狼狈样子,实在不像能做出精致点心的模样。
可你没笑我满身白粉的傻样,反而几步走过来,拿起旁边一块被我捏得不成形的小团(边边角角都没捏匀,还沾着没筛开的小颗粒),直接塞进嘴里,眼睛亮晶晶地说:
“哇哦!有股清甜味呢,带着点颗粒感,像在吃带果肉的绿豆沙,比外面买的更实在。”
说着还伸手帮我擦掉鼻尖的粉,指尖蹭过皮肤时带着点笑意:
“原来咱家藏着个‘面粉大盗’,偷了绿豆粉,抹了满身呀。”
日子就是这样吧,不用追求什么宏大的意义,能在彼此的目光里,把每一份细碎的热爱都妥帖安放,就是最踏实的幸福。
今天下午,收到你刚发来消息:
我买了新磨的糯米粉,晚上一起试做桂花糕。
等你回来时,茶该煮好了,我们的“新花样”,又要多一笔啦~
喜欢在爱里刻下年轮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在爱里刻下年轮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