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洛阳城,名义上是唐国的陪都,但是实际上是唐国建立之初,用来镇守东北方向的一座边境高墙城市。后来唐国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大,镇守东北方向的重任已经被河北道所取代。但做为关内道最东侧的大型高墙城市,它又有了新的使命,震慑和监视野心日益变大的河北道节度使安亭山。然而,不知道是不是被安亭山收买了,一次大朝会上,唐王提出重新划分行政板块,于是清吏司的部分官员便上书提出,洛阳城作为陪都,同归关内道管辖,管理上多有不便。且地理位置上,又犹如钉子般直插本就狭长的河北道,让河北道的官员误以为中央政府不信任这些地方官员,造成地方与中央离心离德。所以建议将洛阳城划归河北道。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东临党的支持,虽然不少武将表示了反对,但那次大朝会之后,洛阳城便被划给了河北道,由河北道节度使安亭山节制。
然而这个结果一出,安亭山立刻就上了一份措辞极其诚恳的公文,称自己能力有限,现在管理河北道五座高墙城市已经是自己的极限了,无力再管理洛阳城。但公文被退了回去,没有理由,只是要求安亭山尽快接管洛阳城,同时将现任洛阳城经略使郎友何调往河西道,其属官也随郎友何同赴河西道上任。洛阳城空出来的经略使等官位由安亭山拟定,上报审查合格后立刻上任。至此,东临党才意识到此事有些不对,这分明是唐王和朝堂在试探安亭山和南方东临党的态度。因为洛阳城的经略使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其他地方的经略使是军政一手抓,而洛阳城做为陪都,其军政是分开管理的。主政的是郎友何,而掌握兵权的则是天策军左骁卫大将军杨延策,官职正三品。有这位内卫出身的大将军在,安排谁去做这个洛阳经略使都是空架子,如有二心,只能做砧板上的肉。且天策军左骁卫是由两个重装合成旅和一个中型合成旅组成,虽然不如驻守长安的右骁卫军力强大,但修行者的数量却基本与右骁卫相同,其战斗力在唐国六道九卫各个军中战力名列前茅。其主帅杨延策更是随唐王北伐、南征和西进的沙场名将。初始东临党以为这是唐王要收买人心,便顺势让那些被自己收买的清吏司官员上书将洛阳城分割出来。结果没想到,以前洛阳还只是一颗试图插入河北道的钉子,现在是直接插进河北道。不得已,安亭山再次上了一份公文,称下属难堪大用,难以管理如此大城。几经拉扯,长安方面才同意郎友何暂时留任洛阳城,待安亭山有更适合的人选,再行调动。
就这样,东临党和安亭山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个结局,还要上书千恩万谢,铭感五内。至此,所有人才看明白,唐王和清吏司玩儿了一手欲擒故纵,暗度陈仓,将南方那帮子东临党和河东道节度使安亭山都给装了进去。这就导致现在的尴尬局面:雷泽城有李岑煦的铁林军,西边的洛阳城有杨延策的左骁卫,安亭山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只要一动,立刻会遭到两面夹击。
车队在通往洛阳城的公路上行驶已经快三个小时了,顾瞳因为无聊,早已经睡着了。赵肆则认真的看着关于洛阳城的情报,其中还夹杂着坊间传闻。别小看坊间传闻,虽然多数时候,这些传闻不可信,但所谓海面无风三尺浪,这些传闻的散播,也是有它的缘由和市场的。就比如连市井间都在传安亭山要反,那么,连普通老百姓都看出来安亭山狼子野心,长安的大唐朝廷又怎么看不出来呢?难道是唐国内部故意向民间散播消息?也许是吧,毕竟舆论战也是一场不见烽烟的战争。赵肆将这些传闻与所得来的情报相互佐证分析,可是看了半天,也就只能看出来,唐国内部一直都在提防着南方的世家门阀和河北道的大都督府。排兵布阵和所用的计策也都是合情合理,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越是如此,赵肆就越感觉不正常。到底哪里不正常,他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来。也许这里还有许多别的门道,自己还没看出来吧。毕竟这些人随便挑一个出来,在乱世里摸爬滚打的日子都要比自己的岁数还大,自己看不出来也是情理之中。
“小心!RPG!”就在赵肆还在想着,是不是还能从这些情报里看出些什么的时候,突然车队中有人大声喊道。
“轰!轰轰轰!”一连串的爆炸声传入赵肆的耳中。赵肆还没有来得及感觉到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已经被爆炸的音波震的暂时失聪的时候,爆炸的冲击波已经将他所坐的车辆推到了路下。
“少侠,我们遭到了袭击。”沙达木停稳了车辆,回头看向赵肆和顾瞳,确认两人没事,才大声说道。
“我感觉到了。”赵肆努力的摇了摇头,想要尽快让发懵的大脑清醒过来,他怒斥道,“李岑煦个王八蛋,他这是报复,赤裸裸的报复,让他演一演得了,还真拿火箭弹轰咱们?等下次见面,还得揍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