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那只还在微微发光的鳗鱼放进木桶时,手抖了一下。盐粒撒多了,白花花盖住鱼身,像给它铺了层薄雪。
“这玩意儿能吃就行。”他拍掉手上的盐末,“至于味道?反正我饿得能啃石头。”
娜娜蹲在旁边,机械手指轻点桶壁,瞳孔闪过一串数据流。“当前环境湿度偏高,建议增加通风频率。初步推算,七十二小时后进入最佳风味周期。”
“你又来这套。”陈浩翻了个白眼,“三天?我连三顿饭都等不及。”
“腌制是时间的艺术。”
“那咱现在是不是该点根香,给它办个开幕仪式?”
娜娜没接话,转身从工具堆里拖出一个方形金属箱,打开后接上一根软管通向木桶。箱体嗡地启动,表面指示灯由红转绿。
“恒温调控已开启,内部维持十三摄氏度,相对湿度百分之六十八。”她语气平稳,“若无外部干扰,成功率八成二。”
“你这话说得,像在赌命。”陈浩往桶边一坐,两条腿搭在桶沿晃荡,“上次你说六成七的时候,我还挺信。结果呢?网是保住了,鱼全跑了。现在你抬到八成二,我反而更慌了。”
“概率模型基于新变量更新。”
“也就是——还是不准。”
“准确率在提升。”
“行吧。”他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桶盖,“我就当它睡着了,在做一个关于变成美食的梦。”
天色渐渐暗下来,风从海面卷过来,带着一股说不清的腥气。营地边缘那间用碎木和帆布搭的腌制房,在风里轻轻摇晃,几块松动的板子咔哒作响。
娜娜站起身,扫描天空。“云层电荷异常,检测到强酸性粒子聚集。预计三十分钟内降雨,pH值低于三点五。”
“啥?”陈浩猛地抬头,“这么毒?洗个澡能把皮溶了?”
“建议立即加固屋顶,并将腌制桶转移至高处岩洞。”
“等等!”他一把按住桶盖,“这鱼才刚躺下,连梦话都没说两句,你就让我挪窝?”
“屋顶结构承重不足,无法抵御腐蚀性降水。”
“就不能先让它安眠一会儿?”
“不能。”
两人对视一秒,陈浩认输般举起双手:“服了。你们机器人就没一点人情味?连条鱼腌制的权利都不给?”
“权利不在当前生存优先级列表中。”
话音未落,第一滴雨砸了下来。
不是落在地上,而是直接打在屋顶的木板上,发出“嗤”的一声轻响,冒出一点白烟。
“靠!”陈浩跳起来,“真下毒水啊!”
娜娜已经动手拆桶。她一手提起整只木桶,另一只手扯断固定绳索,动作干脆利落。陈浩也顾不上抱怨,赶紧去搬第二只。
可刚弯腰,脚底就是一滑。雨水顺着坡道往下流,地面迅速变得泥泞。他踉跄几步,差点跪进水里,好歹扶住墙才稳住。
“别停。”娜娜头也不回,“还有两桶。”
“你当我是叉车?”他咬牙再去抱第三只,“这桶比我体重还沉!”
“估算误差为百分之五。”
“你还算上了?!”
第四只桶最难搬,底部被湿泥吸住,陈浩使出全身力气才拔出来。他抱着桶往岩洞方向冲,雨水开始密集落下,每滴砸在皮肤上都有点刺痛。
“快到了。”娜娜已经在洞口等着,放下手中两只后立刻上前接应。
陈浩把桶往前一推,整个人瘫坐在洞内干燥的地面上,喘得像台坏掉的鼓风机。“我……我以后再也不说‘就差一点点’这种话了。差一点,就是全完。”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落在腌制房顶上的声音像是锅里炸油。不到十分钟,整个棚子塌了一半,剩下的木板冒着泡,边缘卷曲发黑。
一只没抢出来的空桶滚了出来,被雨水冲着打转,最后卡在沟里,只剩半截还在冒烟。
“完了。”陈浩盯着那桶,喃喃道,“我的高压来电套餐,还没上市就退市了。”
娜娜站在洞口,展开一块弯曲的金属板挡在上方,勉强遮住飘进来的细雨。她低头看了眼陈浩,发现他正用手指蘸着桶边溅出的盐水,在地上画圈。
“你在做什么?”
“数损失。”他说,“一条鱼,等于一顿饭;一顿饭,等于半天体力;半天体力,等于……算了,越算越饿。”
“剩余两只桶完好,食材保存率百分之六十。”
“听起来挺高。”他咧嘴一笑,“其实就跟考试及格了一门副科一样,高兴不起来。”
娜娜没说话,调出腕部投影,开始记录雨量、酸度、风速。数据一行行滚动,她的眼神专注得像在写论文。
陈浩仰头看着她,“你说咱们图啥呢?本来在沙滩晒太阳多好,非要搞什么渔场、捕鱼、腌鱼……现在倒好,房子没了,鱼也快没了,还得躲在这儿听你念数据。”
“目标是建立可持续食物供给系统。”
“可我现在只想吃一口热的。”
“情绪波动正常,心率上升百分之十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