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走了,但是专家这几天的行程村民看在眼里呢。
这不,大榕树下热闹得很。
“那专家,村长说是来看看我们这里能不能种草药的。”
“如果能种,我家旱地也种上,我姐他们那里就是种草药,收益比种玉米强多了。”
“你姐那是外省了,跟我们不一样的,气温都不一样呢。”
“最不值钱就是玉米红薯这些了,不养猪,不养鸡,种这些玩意就是浪费体力。”
“能种玉米花生还不能种草药了?我就不信了,地里还种不出东西来?别的地方能种,我们当然也能种,品种不一样而已!”
“乱搞这种,好好的地不种粮食,种草药!要能发财呢,轮到我们去种!”
说这话的,是村里有名的思想顽固不化的老利头。嗓门大,脾气臭,一言不合就要动手。
国家改革开放之后,很多村民外出打工。但他家里,一个子女都不给出去,全部在家里种地。
直到孙辈,才有人敢违抗他的意思,踏出乡村,就这样,还被他三天两头骂不孝。
村里唯二的泥瓦房,他家是其一,另一家是五保户。
这样的人,在村里挺讨人嫌的。他一说话,就没人接他的话头了。
榕树下在讨论种药材,萧律桂家的小卖部里,村民也在讨论这个话题。
“应该有希望的,以前我们村里还有采药人呢!野生的都有,难道种不出来!我就不信了!”
“就是,不种别的,就种山上有的品种也行的啊,主要是有人来收才行。”
“那不是,以前“铃铃铃”会收,我们去放牛都能顺手拔一些回来卖!”
铃铃铃是指收破烂的人,他们有一个像拨浪鼓的摇铃,走村串户,一摇铃,村民就知道他来了。有东西卖的,赶紧收拾出来卖喽。
“律桂妈,你家律桂呢?”
何兰香正给一个村民拿包盐,“两块钱。”麻利的收钱,装袋,加入聊天队伍,“去菜地了吧,好像听到他说客户要看看菜。”
这一下,话题又转到菜地来了。
“还是你家律桂能干,青菜一车车的卖!”
何兰香说:“我们是做批发呀,批发价啊!不一车车的卖,买肉钱都没有哟!看我家律桂忙得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赚个人工钱而已喽。”
看这话说的多好听,村民们觉得,开了小卖部之后,何兰香嘴巴都利索多了,有老板娘的气势哩。
晚上,吃过饭,萧律桂,萧振程父子到萧律言家谈事。
原来,萧律桂不打算在果园养鸡了,他要与律树哥在N市再开一家小百货店,还是采用便利店加农产品的经营模式。
自产自销赚得肯定更多啦,只是,在果园养鸡,得有个人一直守在果园。在家里养吧,家里地方不够大,不好养。
父母平日里帮着搭把手,收一下菜就差不多了。毕竟家里得有个人守店,再分一个人去守果园,就太累了。
请人看果园的话,得请两人才行,请一个人,工作时间太长,就没法那么尽心的。
后来,萧律言跟他提议让律南哥在果园一起养鸡,正合他意,他们那个果园也要给律南哥养。
如果律南哥不养,他也得找个养鸡场合作,供应鸡肉鸡蛋等物品。
萧律桂问:“南哥,你定鸡苗了?定了多少?”
萧律南:“定了,100只。”
萧律桂:“太少了,你可以定多点,不过,分批次养也行。”
分批次养,分批次销售,两个店,吃得下。
萧律言:“桂哥店面找到了吗?”
萧律桂笑:“找到了,阿树哥找人在装修了。”
萧律言正想说话,覃知行抱着安宝进来了,“爸——爸。”
小家伙伸手要爸爸抱抱。
萧律言只得抱着安宝,“不跟爷爷玩了?”
覃知行回道:“叔叔跟振程叔下棋。”
哦哦,下棋,那是得把安宝带开才行,要不然安宝不管“炮车帅”全端了。
萧律南原先对覃知行还有层大老板的滤镜,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也熟悉了。
听说大的那个果园是萧律言与覃知行合作的,这两人现在是两口子,但萧律南觉得还是有必要跟覃知行说一声,“知行,我要在果园养鸡呢。”
覃知行笑道:“律言跟我说了,养吧,不影响的。”
萧律南松口气,虽然知道律言提议让他养鸡,肯定是与覃知行说过了。可人家投资果园,花费大着呢,还是亲耳听到当事人讲同意,才更安心。
又聊了些养鸡的细节问题,比如场地消毒,鸡粪收集,场地轮换等等。
一番讨论下来,萧律南不得不佩服眼前这两个上过大学的弟弟。
他们虽然没养过鸡,但是他们考察过养鸡场,数据汇总分析做得深入,各项数据信手拈来,又科学又可靠!
他是上过高中,但是眼界和见地还是不足啊。待在工厂,做着流水线的工作,时间长了,脑子都要僵化了。
聊了养殖的事务,又聊种植!蔬菜这块已经比较成熟,客源也稳定,大家费心的是药材这一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