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时辰,徐盈娘又换了宅子的锁头才匆忙的向城门口走去,坐牛车回昌丰村。
被留在家的麦云芽一上午也没有闲着,先后去了麦族长家和里正家。
在麦族长家待的有些久,但也完整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至于消息来源无非就是用麦小冬背锅。
“族长爷爷,青山叔。”云芽走进院子,把糕点递过去,“我今天来,是带我哥麦小冬的消息来的。”
麦族长抬了抬眼皮,声音有些沙哑:“小冬在军营还好?有啥话让你捎来?”
“我哥挺好的,就是让我提醒族里人,下个月多注意村外的动静,要是有不对劲的地方,就赶紧往山上跑。”云芽语气认真,“最好在山上囤点粮食,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藏起来,别让人抢了去。”
麦族长愣了愣,没反应过来:“好好的,往山上跑啥?藏粮食干啥?”
麦族长年纪大了,这次见麦云芽的同时还有麦青山作陪。
麦族长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何要这样,和麦大江差不多年龄的麦青山却知道,麦云芽说意思是慎军有可能会打过来,而且这个可能性极大。
“芽儿,你是说……慎军有可能打过来?”
云芽没明说,却点了点头,补充道:“我哥在军营里,消息比咱们灵通。
他说,能早做准备就早做准备,别等出事了再慌。
还有,族里的麦子,能收的就尽快收了,别等熟透了掉在地里,也别等出了变故,连收麦的机会都没有。”
麦族长这才反应过来,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他活了大半辈子,没经历过战乱,却知道兵祸的可怕。
麦青山更是心急,当即站起身:“爹,咱不能马虎。我这就回粉条坊请假,挨家挨户去提醒族里人。”
云芽见他们听进去了,又叮嘱了几句“别太声张,只是要有心理准备”,便起身离开了。
麦青山果然雷厉风行,从族长家出来,立刻去粉条坊跟吴怀请了假,然后挨家挨户地去把云芽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每一户麦姓人家,还特意强调“尽快收麦、上山囤粮、藏好值钱物件”。
轮到麦庆林家时,麦老头正在院子里晒太阳,李氏在洗衣裳,姜氏在后面拾掇菜园子。
听麦青山说完走后,李老太撇了撇嘴:“啥慎军打过来?我看是二房那一家子眼红咱庆林能科举走仕途,故意造谣吓唬人!咱庆林下个月就要考秀才了,可不能让这些晦气话影响了他!”
麦老头也点点头:“就是!庆林下个月就要科举了,可不能让他听这些瞎咧咧的事情。”
麦青山在云芽离开后当即就回到作坊请假,开始挨家挨户的提醒。
当然也没有忘记麦庆林家,只不过麦老头和李老太没有当回事,只觉得是二房一家瞎说。
二人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自然也没有告诉姜氏,姜氏也只以为麦青山来通知的是平常事,没有在意。
这会的麦云芽在里正家,明说会有兵祸,却为将锅扣给麦小冬。
“里正爷爷,我来跟你说个事。”云芽没绕弯子,“最近北边不太平,我有小道消息,说慎军有可能会打过来。
你能不能提醒村里的乡亲,最好在山上也藏点粮食和值钱的东西,真要是有变故,也能有个退路。”
里正皱了皱眉,他知道麦小冬在军营,消息靠谱,当即点头:“我知道了,芽儿,这事我会跟大伙儿说的。”
说完这件事之后麦云芽又暗搓搓的提醒说最好快快的将麦子都收了。
她没多留,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回家,她知道,里正会有自己的分寸。
若是早收麦子,那粉条坊就要提早停产关门,吴怀也就会回县里,所以不用提醒吴怀。
里正思来想去还是将村民们集合在村口将这件事说了,有的嗤之以鼻,觉得村长是杞人忧天,慎军不可能那么容易打过来。
“里正,你哪来的消息?慎军远在西北边,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打过来?”
也有人跟着附和:“就是!朝廷不是有军队守着吗?哪能让他们打到咱这儿来!”
有的却是若有所思。
当天夜里,就有好几户人家举着火把,背着粮食、揣着银子,悄悄上了山,找了个山洞把东西藏好,又小心翼翼地做了记号,才摸黑回村。
徐盈娘从县城回来时,正好赶上村里的热闹。
里正在村口召集村民,乌泱泱的一大群人,她去听了两耳朵,知道是那件事情,就没多逗留往家走去。
随着昌丰村人紧张的气氛传开之时,还有麦大江家在县城买房子的消息。
搬家那天,麦大树和徐大、徐三两个舅哥早早赶来帮忙,帮着麦大江把家里的家具、粮食、兔子笼等都搬到驴车上。
村民们围在村口,看着麦大江赶着驴车,徐盈娘、云芽和麦阿福坐在车上,浩浩荡荡地往县城去。
有些拿不准主意的,看到麦家搬走后更加慌张了。
在钱婆子的煽动下,一起往麦庆林家走去,里正的话让他们坐立不安,既怕真有兵祸,又觉得难以置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