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杜远看着小公主那无比期待、甚至带着一丝害怕被拒绝的执拗眼神,再想到她虽锦衣玉食,却长于那九重宫阙、琼楼玉宇之中,或许真的常感“高处不胜寒”,缺少这金谷间的烟火温暖与自在欢笑。
他脑海中如同电光石火般,瞬间闪过了前世那首冠绝千古的中秋绝唱,其意境之超脱、情感之深邃,与此刻的月下离别、以及对宫廷生活清冷的隐约感触,竟产生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妙共鸣。
他脸上的轻松笑意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而深远的神情。他缓缓站起身,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灯火人群,投向了夜空中那轮愈发明亮、清辉洒地的银盘玉轮。晚风吹动他的衣袂,周围的笑声不知何时已然平息,所有人都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沉静所吸引,好奇地望向他。
只见杜远微微仰头,对着那轮明月,声音清朗如玉磬,却又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仿佛与天地对话的深沉气韵,缓缓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半阙一出,万籁俱寂!
李世民脸上的温和笑意瞬间冻结,瞳孔微微收缩,身体不自觉地前倾,握着酒杯的手指骤然收紧!他博览群书,精擅诗文,太清楚这寥寥数句所蕴含的磅礴气势、旷达胸襟与出世意境!这绝非吟风弄月之作,这简直是谪仙之问!
房玄龄和杜如晦捻着胡须的手僵在半空,眼神锐利如鹰,死死盯着杜远,口中无意识地跟着默念,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入脑海!
长孙皇后早已忘了仪态,纤手轻掩朱唇,美目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艳之光!魏征更是如同被一道无形的雷霆劈中,身躯微微一震,那双惯于洞察人心的眼睛里,此刻只剩下无边的震撼与折服!
就连程咬金、尉迟恭这等粗豪武将,虽不通诗词精妙,却也觉这词句朗朗上口,气象万千,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杜远仿佛完全沉浸在了那超然的意境之中,对周围的反应浑然未觉。他语调微转,带上了更深沉婉转的感慨,继续吟道: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最后一句“千里共婵娟”的余音,如同最精纯的月光,温柔地洒落在寂静的夜空中,缓缓消散时,整个打谷场陷入了一种极致的、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的死寂!
所有人,包括李世民在内,都如同泥塑木雕般僵立在原地,目瞪口呆地望着场中那道沐浴着月华的年轻身影,仿佛第一次真正窥见这具皮囊之下,所隐藏的那个深不可测、惊世骇俗的灵魂!
这首词……这般的雄奇旷达,这般的空灵蕴藉,这般的深情绵邈,这般的哲理深邃……这真的是人力所能为?这简直是仙音妙语,足以羞煞古今无数文人!这是足以光耀万古、流传千载的绝唱!
李世民猛地倒吸了一口凉气,胸腔剧烈起伏,眼神复杂到了极点,震惊、狂喜、探究、难以置信……种种情绪在他眼中疯狂交织。他死死盯着杜远,仿佛想从他身上看出哪怕一丝一毫“非人”的痕迹。
房玄龄和杜如晦已经从最初的极致震撼中稍稍回过神,两位文学大家激动得胡须都在微微颤抖,嘴唇嗫嚅着,反复低声咀嚼着“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事古难全”等句,眼中爆发出无比炽热的光芒,那是见到绝世瑰宝时才有的激动!
长孙皇后早已听得痴了,心神完全沉浸在那优美而感伤的意境之中,尤其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如同最温柔的羽箭,直击她内心最柔软深处,联想到皇室家的聚少离多,眼角不禁悄然滑下一滴晶莹的泪珠。
魏征更是神情肃穆,他整了整衣冠,越过众人,走到杜远面前,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对着杜远这个年轻后辈,郑重无比地深深一揖。
声音因激动而略带沙哑:“杜县子……不,杜子爵……此词,惊天地,泣鬼神!老夫……一生诤谏,自诩直言无畏,今日闻此绝唱,方知何为真正才情!老夫……心服口服!”能让这位铁骨铮铮、从不轻易许人的诤臣说出“心服口服”四字,其震撼程度,可见一斑!
小公主李丽质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词中深远的意境和复杂的情感,但那极其优美的韵律、朗朗上口的词句,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既超脱又温暖的意味,她却能敏锐地感受到。
她拍着一双小手,雀跃欢呼,打破了现场的寂静:“好呀!好呀!杜远哥哥好厉害!这诗真好听!丽质最喜欢‘千里共婵娟’!以后丽质在宫里想杜远哥哥了,就看着月亮!月亮就是杜远哥哥送给丽质的诗!”
杜远老脸一红,从那种“文抄公”的沉浸感中惊醒过来,面对众人如同看神仙般的目光,尤其是魏征那郑重一揖,顿时感到一阵心虚和惭愧,连忙拱手作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