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轻纱的窗幔,斑驳地洒在贡院附近的街道上。往日的肃穆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节日般的喜庆与喧嚣。红绸如瀑布般从飞檐上倾泻而下,灯笼似繁星点缀在屋脊与枝头,熠熠生辉。
卯时刚过,举子们怀揣着忐忑与期望,纷纷踏上了通往贡院的路。他们的步伐匆匆,却又不掩心中的激动。人群在这狭窄的街道上汇聚,仿佛一条急流涌动,激起层层涟漪。书生们的衣衫或新或旧,但无一不整洁,他们的目光坚定,时不时交头接耳,讨论着可能出现的考题。
贡院旁的酒楼前,迎宾的女子们身姿曼妙,宛如出水芙蓉,她们的笑容温婉,声音柔和,为这紧张的气氛增添了几分暖意。她们身着绣花的长裙,步履端庄,如同湖面上的莲步轻移,让人不禁多看一眼。
小厮们穿梭于宾客之间,他们手持茶壶与酒盏,动作敏捷而稳重。尽管人潮拥挤,他们的步伐却丝毫不乱,脸上挂着的是训练有素的微笑,眼中闪烁着对这一天的自豪与期待。
贡院内,钟声悠扬,伴随着晨风,传遍了每一个角落。举子们的心跳与钟声同步,每一声敲击都是对他们心志的考验。在这重要的日子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这场考试的无比重视。
不多时,整个大夏京城有头有脸的势力就陆陆续续到场,纷纷的占据了贡院周围的酒楼。榜下捉婿可是老传统了,这些豪门大户现在是来在科考开始前认人的。毕竟举子们进门的时候会被唱名和检查荐书,有没有父母妻儿什么的,地方上的保举荐书上可是写的一清二楚,这样也就不会闹出什么家有寒妻的事来了,也省的捉婿时的麻烦。
京城的朝阳初升,金光洒满了贡院的琉璃瓦顶,而周围的酒楼已是人声鼎沸。锦衣华服的豪门贵胄们,在侍从的簇拥下陆续抵达,他们的目光如同猎鹰般敏锐,扫视着每一位进门的举子。
酒楼上,一名贵妇轻摇绫扇,眼神挑剔地打量着下方的才子们。她的嘴角不时挑起一丝微笑,似乎在心中评断着谁是最合适的女婿人选。而她身旁的年轻公子,面带稚气却又透着几分认真,紧紧盯着一位行步稳健、神态从容的举子,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认同。
楼下,举子们或独自沉思,或三五成群讨论着经义,他们或挺拔如松,或温文尔雅,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抱负和梦想。当他们的名字被高声唱出,荐书被一一核对,举子们或紧张,或自信地向着考场迈步。
而在酒楼的另一角,一位老者手持羽扇,眼中尽是对后生的期待与宽容。他望着那些年轻的背影,仿佛看到了大夏的未来,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的笑意。
在这场看似平常的科考背后,却暗藏着京城豪门间的角逐与算计。而在这场无形的战场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家族,寻找那位能够助一臂之力的才子佳婿。
贡院内外,紧张而庄严的气氛弥漫着。学子们的心跳声与酒楼中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又复杂的画面。在这场关于命运的博弈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赌注,而结果,将会在科考之后,慢慢地揭晓。
张拙守与小秀才郑杰关系匪浅,此次郑杰前来参加科考,张拙守自然要略表心意。然而,当他看到一左一右两位美人将郑杰紧紧夹在中间,不停地唠叨嘱咐时,张拙守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多余。他不想当那个惹人嫌的大“灯泡”,于是匆匆向郑杰道了几句祝福,便转身离去。
张拙守信步来到茶楼上,本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却发现今日茶楼里似乎没有多少男子,反倒是有许多豪门女眷在此。他不禁有些尴尬,觉得自己在这里有些格格不入。无奈之下,他只好移步到一楼,在窗边找了个位置坐下,远远地望着对面。
就在这时,对面酒楼的二楼突然打开了窗户。张拙守下意识地看了过去,这一看,他的目光便被窗边的美妇们吸引住了。尤其是窗户左面的那位美妇,更是让他眼前一亮。
只见那美妇身着一袭艳色宫裙,裙摆随风飘动,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她的双腿被红色花藤长袜紧紧包裹着,若隐若现的肌肤透着诱人的光泽。脚上踩着一双石榴色的绣鞋,鞋面上绣着精美的图案,与她的宫裙相得益彰。
美妇的一颦一笑都充满了妩媚,岁月似乎并未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为她增添了几分成熟美妇独有的风韵。张拙守一眼便看出,这位美妇定是为了家中的女儿,特意前来观察这些科考举子们的。
艳美妇人身着锦缎长裙,华丽中不失端庄,她那细长的眉眼间透着淡淡的忧郁。她旁边,少女如同初绽的牡丹,娇艳欲滴,双眸如水,流转着春日的柔情。她那不经意的歪头,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妩媚,仿佛在烟雨朦胧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的心事。
贡院门前,举子们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他们身着青布长衫,笔挺而整洁。少女的目光在他们之间穿梭,最终定格在某位眉清目秀的举子身上。她的脸颊染上一抹桃花红,是那种只属于少女的羞涩,仿佛连周围的空气都因她的羞赧而变得甜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