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迈巴赫的车轮刚碾过别墅门口的青石板路,我解开安全带的手指还带着一丝疲惫。连续两天往返于公司和政府办公大楼,连轴转的节奏让我此刻只想泡杯热茶,窝在客厅的沙发里放空。
可刚推开车门,一道熟悉的身影就撞进眼帘 —— 司马青川穿着一件熨烫平整的浅灰色衬衫,袖口一丝不苟地卷到小臂,手里捧着一捧开得正盛的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在傍晚的余晖里像镀了层暖光,连带着他那双总是透着严谨的眼睛,都染了几分柔和。
“学长,你怎么来了?” 我下意识地扬起嘴角,脚步加快了几分。司马青川是我的学长,也是汪氏集团新能源事业部的负责人,我们认识十年,从大学时的项目搭档到如今的工作伙伴,他向来是个把 “效率” 二字刻在骨子里的人,很少会在非工作时间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
司马青川看到我,耳根微微泛红,原本端得笔直的肩膀不自觉地放松了些,双手把向日葵往前递了递,声音比平时低了半分:“我也只是顺便路过花店,看到这个…… 觉得学妹你应该会喜欢。”
我接过来时,指尖触到花茎上还带着的水珠,凑近闻了闻,是淡淡的阳光气息。不用想也知道,司马青川这个大忙人肯定不是 “顺便路过”—— 这家花店在市中心,离我的别墅至少有半小时车程,而且向日葵是我大学时随口提过一次的喜欢,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司马青川学长却依然记得这么一件小事。
“进来坐吧,正好我泡了新的祁门红茶。” 我侧身让他进门,看着他换鞋时动作略显僵硬的样子,忍不住打趣:“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新能源事业部最近不是在赶技术攻坚吗,你这个负责人还能偷跑出来?”
司马青川跟着我走进客厅,目光不自觉地扫过墙上挂着的合照 —— 那是去年汪氏新能源工厂投产时拍的,他站在我身边,手里举着安全帽,笑得一脸灿烂。听到我的话,他坐在沙发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坐姿依旧端正,却不像平时开会时那样紧绷:“不是偷跑,是有三件事要跟你说。” 他顿了顿,眼神落在我手里的向日葵上,又迅速移开,喉结滚了滚,“第一件事,是私事。”
我刚端着茶杯走过来,听到这话动作顿了顿,心里隐约有了些预感。司马青川的目光变得格外认真,像是在汇报重要项目一样,一字一句地说:“绿萍学妹,从大学时跟你一起做太阳能储能项目开始,我就……” 他说到这里,突然卡壳了,平时在技术会议上侃侃而谈的人,此刻却像个找不到思路的学生,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裤子,“我知道我嘴笨,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平时满脑子都是电池能量密度、光伏板转化率,也没怎么陪你好好吃过一顿饭。但我想告诉你,我喜欢你,不是同事间的欣赏,是想跟学妹你过一辈子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
司马青川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有些笨拙,可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真诚。我看着他泛红的耳根和紧抿的嘴唇,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这些年,他确实用行动把 “喜欢” 藏在了细节里 —— 我加班时,他总会默默留下一份热饭;我去外地考察,他会提前查好当地的天气,把应急药品塞进我的行李箱;新能源项目遇到瓶颈时,他会通宵达旦地找解决方案,只为了能让我在董事会上多一份底气。
“司马学长,” 我放下茶杯,看着他的眼睛,“你知道我现在最关心的是重疾养老制度的落地和新能源项目的推进,这些事需要我投入全部精力。” 我的话不是拒绝,而是想让他清楚,我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司马青川立刻点头,眼神里没有丝毫退缩:“我知道。我不会给你添麻烦,反而会帮你把新能源事业部管好,让你没有后顾之忧。你负责筑好保障员工的‘墙’,我负责给汪氏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可以一起把这些事做好。” 他的话直接又坦诚,没有丝毫拐弯抹角,正是他一贯的直男风格,却让我心里暖暖的。
我忍不住笑了:“那你说说,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是什么?不会也是私事吧?”
提到工作,司马青川瞬间恢复了专业的样子,眼神里多了几分光彩:“第二件事,是新能源开发的好消息。我们团队研发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突破了 200Wh/kg,循环寿命达到 3000 次以上,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20%。而且成本降低了 15%,已经通过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验证,下个月就能小批量生产。” 他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报告,递给我,“这是详细的数据,学妹,你看一下。”
我接过报告,快速翻到核心数据页,眼神一亮:“这个成果比预期提前了三个月,不错。不过,成本降低 15%,是怎么实现的?原材料采购还是生产工艺优化?” 我最关心的就是成本控制,只有把成本降下来,才能让新能源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