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淼一行人刚离开乙字叁号库房,贾仁义就不知从哪个角落钻了出来。这个精明的商人搓着手,脸上带着惯有的市侩笑容,眼睛里却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大人,刚才那一出可真是精彩。"贾仁义凑到李文渊身边,压低声音,"孙大人那脸色,啧啧,跟吃了苍蝇似的。"
李文渊瞥了他一眼:"少贫嘴。让你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都安排妥当了。"贾仁义立即正色道,"京城最大的三家茶馆、两家酒楼,都已经打点好了。从明天开始,保证让'李主事十日整理十年档案'的奇闻传遍大街小巷。"
李文渊点点头,对这个效率颇为满意。贾仁义虽然满身铜臭,但在这种事情上确实很有一套。
"记住,"李文渊叮嘱道,"要说得玄乎其玄,但又要留有余地。重点突出那台机器和新方法的神秘,至于具体原理,越模糊越好。"
"大人放心,这个我懂。"贾仁义得意地笑了,"就是要让人听得云里雾里,越想越觉得高深莫测。我已经找了好几个说书先生,给他们编好了本子,保证比《山海经》还精彩。"
李文渊忍不住笑了。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在官场上,他需要张谦的默许;在舆论上,他需要制造足够的神秘感。越是让人看不懂,那些想对他下手的人就越要掂量掂量。
"还有,"李文渊想起什么,"找几个机灵点的小子,在官员常去的几个地方也散播一下消息。特别是......"他压低声音,"可以暗示一下,说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贾仁义眼睛一亮:"大人的意思是......"
"点到为止即可。"李文渊意味深长地说,"让有心人自己去琢磨。"
"明白!"贾仁义会意地点头,"我这就去安排。"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里果然开始流传起各种奇闻。
在城南的"一品茶馆",一个说书先生正唾沫横飞地讲述着:
"......只见那李主事站在一台神机面前,手掐法诀,口念真言。但见那神机顿时光芒大作,库房中的万千卷宗无风自动,在空中飞舞盘旋,不多时便各归其位,整齐非常!"
台下的茶客们听得如痴如醉,有人忍不住问道:"老先生,这李主事用的是什么仙法?"
说书先生神秘一笑:"据说是什么'混沌推演'、'信息感知'的西域秘术,玄奥得很呐!连吏部的大人们都看不懂!"
在城东的"状元楼"酒肆,几个官员模样的客人正在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吏部那个新来的李主事,十日就整理完了乙字叁号库房的档案。"
"怎么可能?那库房的档案堆积了十年都不止!"
"千真万确!孙员外郎亲自去查验过,据说用的是一种闻所未闻的新方法,还有什么神奇的机器......"
"我还听说,在整理过程中,好像发现了些什么......"
"嘘——慎言!这种事情可不能乱说。"
类似的对话在京城各个角落悄悄进行着。贾仁义雇佣的那些人很懂得把握分寸,既把消息散播出去,又不会说得太明白,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很快,这些传闻就传到了该听到的人耳朵里。
秦府书房内,秦桧正在挥毫泼墨,孙淼垂手站在一旁,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十日整理十年档案......"秦桧缓缓放下毛笔,声音平静得可怕,"孙大人,你给本相解释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孙淼急忙躬身:"相爷明鉴,那李文渊分明是在故弄玄虚!什么混沌推演,什么信息感知,都是无稽之谈!下官以为,他定是用了什么取巧的手段......"
"取巧?"秦桧冷笑一声,"就算是取巧,能在十日内整理完乙字叁号库房,这也是本事。现在满京城都在传颂他的'神迹',你待如何?"
孙淼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下官......下官已经想办法遏制流言,可是......"
"流言?"秦桧打断他,"若是流言也就罢了。可我听说,他在整理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孙淼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相爷,那都是他信口雌黄!乙字叁号库房的档案都是陈年旧档,能有什么问题?"
"是吗?"秦桧走到孙淼面前,目光如刀,"那为什么张谦特意召见你,还说要进一步核验那些'异常档案'?"
"这......"孙淼哑口无言。
秦桧冷哼一声,转身看向窗外:"这个李文渊,不简单啊。先用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立威,再用那些档案来威胁我们。现在又利用舆论造势,这是要把我们逼到墙角啊。"
"相爷,那我们该怎么办?"孙淼急切地问,"要不要想办法把他......"
"愚蠢!"秦桧猛地转身,"现在动他,不是正好坐实了我们心里有鬼?张谦那边已经起了疑心,这个时候轻举妄动,就是自投罗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