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蝉鸣在浓密的银杏叶间鼓噪,宣告着季节最炽热的篇章。当林溪拿着最新的、所有指标均在健康范围内的全面体检报告走出医院大门时,耀眼的阳光洒在身上,带着一种久违的、毫无负担的暖意。她深深吸了一口带着草木蒸腾气息的空气,胸腔舒展,再无一丝滞涩。历时数月的漫长康复之路,终于抵达了医生盖章认证的终点——彻底痊愈,回归常态。
这份报告,如同卸下了最后一道无形的枷锁。
“监工”下岗与星火燎原之势。
办公室里,那张陪伴了林溪整个康复期的“督战沙发”,终于被撤走了。取而代之的,是角落里一盆新添的、寓意坚韧的虎皮兰。
沈砚舟站在焕然一新的办公室里,环顾四周,目光最后落在林溪身上。她正站在窗边,身姿挺拔如窗外沐浴阳光的银杏,侧脸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再无一丝病弱的痕迹。阳光勾勒着她专注审阅文件的轮廓,那份久违的、掌控全局的自信气场无声地弥漫开来。
“感觉如何?”沈砚舟走到她身边,声音低沉,带着不易察觉的释然和一丝……淡淡的“失业”感?
林溪合上文件夹,转过身,迎上他的目光,眼底是清亮而充满活力的笑意:“感觉……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不用担心被‘强制下线’了。”她故意加重了“强制下线”四个字,揶揄地看着他。
沈砚舟嘴角微扬,伸手,极其自然地替她拂开被风吹到颊边的一缕发丝:“‘监工’光荣下岗,但‘战略协同伙伴’随时待命。”他顿了顿,眼神深邃,“不过,林总工,记住医嘱:常态不等于无度。可持续发展,是最高战略。”
林溪莞尔,心领神会:“明白,沈书记。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战略资源’——我的健康。”
“星火”实验室的进展,也如同林溪的康复一般,势如破竹。核心原理的突破带来了连锁反应。在王工、方锐团队的持续攻坚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优化、以及初步的动物实验(小规模)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那份承载着无限可能的生物活性复合材料,正以燎原之势,从实验室的微观世界,一步步走向现实应用的广阔天地。林溪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实验室的核心区域,亲自指导关键节点的实验设计,那簇被重新点燃的星火,在她手中愈发璀璨夺目。
生活序曲的完整回归。
身体的完全康复,意味着生活彻底回归了原有的广阔。
周末的清晨,不再是沈砚舟独自在厨房“战斗”。林溪会和他一起,系上围裙(沈砚舟的还是那只小熊,林溪的则换成了简洁的素色),在弥漫着咖啡香和煎蛋香气的厨房里分工协作。她负责调制沙拉和烤面包,动作已然流畅了许多。沈砚舟则掌控着煎锅,将牛排煎得恰到好处。阳光透过窗户,将两人并肩忙碌的身影投在光洁的地面上,交织成一幅温暖的生活画卷。
他们开始尝试一些康复期被禁止的“冒险”——比如,在一个不那么炎热的傍晚,驱车去市郊新开的湿地公园散步。林溪穿着轻便的运动鞋,走在木质栈道上,步伐轻快而稳健。晚风带着水汽的清凉拂过面颊,远处水鸟掠过湖面,留下粼粼波光。沈砚舟走在她身侧,手臂虚虚地环着她的腰,不再是为了搀扶,而是成了一种亲昵的习惯。他看着她兴致勃勃地辨认着路边的水生植物,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属于青春活力的明媚笑容,心底一片宁静的满足。
“看!萤火虫!”林溪忽然压低声音,惊喜地指向栈道旁一片幽暗的芦苇丛。
几点微弱的、绿莹莹的光点,在夜色初降的芦苇间轻盈地飞舞,如同散落的星辰。两人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这夏夜的小小奇迹。沈砚舟低头,看到林溪仰起的脸上,映着点点萤光,眼眸亮如星辰。他情不自禁地收紧手臂,将她更紧地拥入怀中。林溪顺势靠在他坚实的胸膛上,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感受着晚风、萤火和他怀抱的温暖。这一刻,无需言语,生命的丰盈与安宁已满溢心间。
执手新程:无声的契约与共同的远方。
未来材料研究中心的建设工地上,主体结构已巍然矗立,在夏日的阳光下反射着金属和玻璃的光泽,充满了现代感和力量感。奠基仪式上那激动人心的宣言,正一步步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沈砚舟和林溪再次并肩站在工地外围的观景台上。热浪裹挟着工地的喧嚣扑面而来,却丝毫不能影响两人眺望的目光。
“下个月,主体验收。”沈砚舟指着那宏伟的框架,声音沉稳中带着不易察觉的豪情,“‘金种子’的生产线会率先入驻A区。‘星火’的核心实验室,在B区,按最高标准建造,年底前应该能交付使用。”
林溪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起重机吊装的巨大钢构,仿佛能看到未来里面精密仪器运转、科研人员穿梭的景象。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在观景台的栏杆上轻轻敲击,那是她思考时的小动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