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区的冬日,阳光透过薄云,洒在这座已然蜕变的城市上。心桥网络的运行中心内,林溪正与团队分析着最新数据,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心桥已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无形桥梁,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林主任,您看这个数据流模式。”年轻的技术员指着全息投影,“自从加入情感缓冲算法后,负面情绪的传播速度明显减缓,而积极情绪的共鸣效应增强了。”
林溪点头赞许:“科技的本质是服务人。这个改进很好,保持了连接的深度,又减少了过度连接的压力。”
正说着,她的个人终端响起特殊提示音——是家庭频道的消息。看到内容后,林溪的脸上顿时绽放出惊喜的光彩。
“各位,我需要提前下班。”她难得地声音轻快,“孩子们要回家了,还带了...特别的人。”
团队纷纷表示理解,几个老队员甚至悄悄交换了会心的微笑。他们见证过林溪为心桥付出的无数个日夜,也深知家庭对她何等重要。
回家的路上,林溪特意去了市场,买了星宇爱吃的鱼和沈玥最喜欢的草莓。虽然现在的智能厨房可以一键配送所有食材,但她仍享受亲自为家人挑选食物的过程,那是科技无法替代的温度。
沈砚舟也从省城提前回来,正在厨房准备秘制红烧肉的调料。虽然身为高级官员,他仍坚持家中“谁先回家谁做饭”的规矩,认为这是保持家庭烟火气的重要方式。
“星宇说他们已经上高速了,一小时后到。”林溪走进厨房,从后面拥抱丈夫,“玥玥说有个惊喜给我们。”
沈砚舟转身微笑:“我猜与那位军官有关?星宇前几天暗示过。”
林溪眼中闪着期待的光:“不管是谁,只要孩子们幸福就好。”
此时此刻,高速公路上,两辆车前一后向着云川区驶去。星宇开着车,映真坐在副驾驶位,后排堆满了带给家人的礼物。
“紧张吗?”星宇瞥了眼映真,“我爸妈很随和的。”
映真微笑:“更多的是期待。经常听你描述云川区和心桥网络,终于能亲眼看到了。”她望向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说实话,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环境培养出了你...和玥玥。”
后座上,沈玥正在与陆远航视频通话。他因临时任务稍晚出发,此刻还在高速上。
“爸妈已经准备好迎接你们了。”沈玥笑着说,“妈妈特意问我你喜欢吃什么,看来要做大餐了。”
视频那头的陆远航略显紧张:“我应该带些什么?第一次见面,不能失礼。”
“带上你自己就好。”沈玥温柔地说,“不过爸爸喜欢喝茶,妈妈偏爱手工工艺品,我已经帮你准备好了,在后备箱那个蓝色盒子里。”
陆远航感动地看着她:“谢谢你,玥玥。什么都想到了。”
“那是因为重要。”沈玥轻声说,眼中满是爱意。
星宇通过后视镜看到妹妹的表情,与映真相视一笑。他们都为沈玥找到幸福而高兴。
一小时后,车辆驶入云川区。映真好奇地观察着这座闻名已久的城市——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科技与人文完美融合。心桥网络的终端随处可见,但人们依然面对面交谈微笑,科技在这里真正成为了服务的工具,而非目的。
“不可思议。”映真惊叹,“我在很多所谓智能城市做过项目,但这里是唯一一个科技感与人文气息如此平衡的地方。”
星宇骄傲地点头:“这是我父母和无数人多年努力的成果。科技服务于人,而不是人服务于科技。”
到家时,林溪和沈砚舟已在门口等候。简单的问候后,目光自然落在了映真身上。
“欢迎回家,映真。”林溪温柔地拥抱她,“常听星宇提起你,今天终于见面了。”
沈砚舟与映真握手:“苏大使的女儿?我在国际论坛上听过你父亲的演讲,令人敬佩。”
映真得体地回应:“家父也常提及云川区的心桥模式,认为是科技人文结合的典范。”
进屋后,气氛轻松自然。林溪没有过多询问映真的家庭背景或成就,而是关心她的生活喜好;沈砚舟则与她讨论了几个国际科技伦理方面的话题,发现映真的见解十分独到。
晚餐时,沈玥宣布了陆远航即将到来的消息。林溪和沈砚舟相视一笑,表示十分期待。
“他是个怎样的人?”林溪温柔地问女儿。
沈玥思考片刻:“认真、负责、有点严肃,但内心温暖。最重要的是,他理解也支持我的艺术追求。”
星宇补充:“我和他见过几次,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正当一家人聊天时,门铃响起。陆远航站在门外,手中捧着礼物,军装笔挺,神情略显紧张。
“欢迎,远航。”沈砚舟率先伸手,“常听孩子们提起你。”
陆远航敬礼后握手:“首长好!阿姨好!”
林溪笑着摆手:“在家里就叫叔叔阿姨吧。快请进,就等你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