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珠的微光在通道里铺展开,映得两侧石壁上的符文愈发清晰。那些符文是暗红色的,刻得不算深,却带着古朴的厚重感,随着众人脚步移动,符文表面似有极淡的灵光闪过。
“这些是‘镇气符’。”景遥走在最前,手指轻轻拂过石壁,指尖触到符文时,能感受到微弱的灵力波动,“是蓬莱上古时期的符文,作用是压制空间内的气息外泄,还能对陌生灵力产生排斥——若不是我们带着蓬莱灵力,恐怕刚进通道就会被符文阻拦。”
洛川凑近看了看,符文的纹路扭曲交错,像是随意勾勒,却透着某种规律。他试着将一缕灵力探过去,刚触到符文,那缕灵力便被弹了回来,力道不算强,却足够警示外人。“难怪在地面上只能感知到极淡的气息,原来通道里有这么多层压制。”
苏砚跟在最后,目光扫过通道顶部,忽然提醒:“大家留意脚下,石阶缝隙里也有符文,应该是防止有人破坏通道的。”林舟立刻低头,果然看见石阶边缘刻着细碎的符文,与石壁上的镇气符纹路相似,只是规模更小。
四人循着石阶往下走了约莫百来步,前方终于出现光亮——不是夜光珠的冷光,而是石室顶部镶嵌的几颗萤石,正散发着柔和的绿光。待走出通道,眼前的景象让众人都顿了顿:这是一间约莫两丈见方的石室,四周靠墙摆着半旧的书架,架上堆满了用兽皮或麻布包裹的典籍,不少典籍的边角已经残破,甚至有几卷散落在地上,蒙着薄薄一层灰。
空气中的浊气比通道里更明显,却少了几分阴冷,多了些陈旧的木味。洛川循着气息找过去,发现书架角落摆着几个青铜小鼎,鼎口飘着极淡的灰烟,浊气正是从鼎里散出来的。“这是‘防腐鼎’。”景遥也走了过来,看着青铜鼎解释,“蓬莱典籍库常用这个保存旧籍,鼎里烧的是‘沉木灰’,能防潮防腐,只是沉木灰燃烧时会带点类似浊气的气息,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认错。”
众人松了口气,原来之前感知到的浊气并非墟渊浊气,只是防腐鼎的气息与蓬莱灵力交织,才显得异常。
洛川随手拿起书架上一卷典籍,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纸张也脆得一碰就掉渣。林舟和苏砚也各自翻看了几卷,大多是残缺的修行笔记,没什么特别之处。
就在这时,景遥的声音忽然传来:“你们过来看看这个。”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景遥站在石室中央的书架前,书架最上层摆着一个青铜盒子,盒子上刻着与禁书阁门扉相似的云纹。景遥小心地将盒子取下来,盒子不算重,表面没有锁,却贴着一张泛黄的符纸——正是蓬莱禁书常用的“封秘符”。
“这符纸我认识,只有禁书阁的典籍才会用。”景遥指尖凝起一缕灵力,轻轻点在符纸上,符纸瞬间化作飞灰。他打开盒子,里面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绒布上放着三卷残页,残页的材质是极少见的“灵蚕纸”,即便过了这么久,纸张依旧柔韧。
景遥取出一卷残页展开,夜光珠的光落在纸上,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是蓬莱禁书阁特有的古篆字体。“这是《蓬莱秘典》的字体!”景遥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我曾在禁书阁帮过忙,见过《蓬莱秘典》的残本,字体和这个一模一样!”
洛川凑过去细看,残页上记载着蓬莱初代掌门的修行心得,其中提到的“引气入体之法”与现在蓬莱流传的版本截然不同,更简洁,也更精妙。苏砚和林舟也轮流看了残页,另外两卷分别记载着蓬莱上古时期的宗门历史,以及几种从未对外公开的秘术,其中一种“敛息术”,竟能完全隐藏自身灵力,连高阶修士都察觉不到。
“这里不是普通的典籍储藏室。”景遥将残页小心收好,放回青铜盒子里,“《蓬莱秘典》是蓬莱最高秘典,只有禁书阁才有完整版本,这里的残页,加上沉云石材质、封秘符,还有镇气符……这里应该是禁书阁的暗层,专门存放不对外公开的秘典残卷。”
众人恍然大悟,难怪这里的布置如此隐秘,还动用了这么多蓬莱秘符,原来是禁书阁的隐秘所在。
“这些残页很重要,尤其是《蓬莱秘典》的内容,或许能解开不少蓬莱的历史谜团。”洛川看着青铜盒子,“不过现在不是研究的时候,我们先把残页和盒子带回去,等明天上报给蓬莱长老,再请他们派人来探查这个暗层的用途。”
景遥、苏砚和林舟都点头同意。林舟将青铜盒子仔细包好,放进自己的木盒里;苏砚则在石室四周转了一圈,确认没有遗漏的重要典籍;洛川则留意着通道的符文,确保返回时不会触发什么机关。
四人按来时的顺序,沿着通道往上走,夜光珠的光映着石壁上的镇气符,仿佛在无声地守护着这个隐藏了千年的秘密。当他们走出暗门,将石板重新盖好,竹林里的晚风依旧簌簌作响,却没人再觉得这晚风寻常——这片竹林下,藏着蓬莱最隐秘的过往,而他们,刚刚触碰到了冰山一角。
喜欢墟渊遥契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墟渊遥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