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神总部的月度数据复盘会,气氛比往常凝重几分。周瑶将平板投屏在全息沙盘上,红色的警示框在 “第三方平台依赖度” 指标上格外刺眼:“这个月,我们在第三方平台的订单占比仍有 68%,但平台突然修改了配送距离算法 —— 原本 3 公里内的订单,现在被强制拉长到 5 公里,骑手日均配送时长增加 2.3 小时,效率下降 18%,差评率环比上升 9%。我找平台运营申诉了三次,对方只说‘系统自动调整,无法干预’。”
陈曦跟着起身,战术平板上跳出骑手的反馈截图:“城西骑手老王昨天跟我抱怨,他的‘优质骑手’标签被莫名取消,导致接单优先级下降,原本日均 25 单,现在只能接 18 单。还有三个刚从培训学校毕业的学员,因为平台评分机制变动,直接被限制接单 —— 我们花了三个月培养的人才,现在被平台卡着脖子。”
李梦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推过来一份品牌调研报告:“更麻烦的是品牌认知度。我们做了用户调研,72% 的用户说‘我在 XX 平台点外卖’,只有 28% 会说‘我用凡神配送’。平台把凡神的服务包装成‘平台专属配送’,我们的品牌标识被弱化,用户忠诚度根本建立不起来 —— 上个月有个老用户想直接找我们下单,却不知道该搜‘凡神’还是‘平台配送’。”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直到白月推了推眼镜,声音带着冷静的锐利:“还有竞争威胁。我们培训学校的首批‘金牌讲师’,昨天收到了竞争对手‘风速物流’的 offer,薪资是我们的 1.5 倍,还承诺‘可以复制凡神的培训体系’。对方甚至挖走了我们两个负责课程研发的助教,理由是‘凡神没有自有平台,培训成果最终要依附别人,没前途’。”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激起层层涟漪。林晓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温柔却掷地有声:“我们培养了一流的骑手,建了全国最稳的物流线路,甚至制定了行业培训标准,可到头来,还是要看着别人的脸色做事 —— 平台改规则,我们就得跟着调整;别人挖人,我们连反驳的底气都不足,因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始终裹在别人的‘鞘’里。”
陈凡的指尖在沙盘边缘轻轻摩挲,目光扫过十美凝重的脸 —— 从凡城的小站点到跨省扩张,凡神一路突破的都是外部的敌人,可现在,最致命的束缚竟来自 “赖以生存” 的第三方平台。他突然抬手,在虚拟界面上画了一个圈:“我们不能再等了。做自己的配送平台,把命脉握在自己手里。”
这句话像一道光,照亮了会议室的沉闷。苏萌萌眼睛一亮:“对呀!我们有自己的骑手、自己的物流、自己的培训体系,为什么还要用别人的平台?”
周瑶立刻计算起来:“如果做自有平台,我们能省掉 15% 的平台抽成,还能直接获取用户数据,供应链优化的空间至少有 20%!”
就在这时,系统界面在陈凡眼前缓缓展开,没有机械的指令声,只有一行温润的提示,仿佛顺着团队的共识自然生长:【检测到宿主与核心团队已形成战略共识,公司发展已触及第三方平台模式天花板。触发战略级任务:“打造凡神专属神经中枢”—— 构建自有配送平台,实现从 “服务提供者” 到 “规则制定者” 的跃迁。】
陈凡抬头,看着十美期待的眼神,语气坚定:“平台名字就叫‘神速 APP’——‘神’是凡神的根,‘速’是我们的魂。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一个下单工具,而是能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保障骑手权益、掌控物流全链路的‘神经中枢’。”
筹备 “神速 APP” 的工作,在第二天就紧锣密鼓地展开。陈凡把核心团队分成四个小组:技术组、法务组、运营组、推广组,每个小组由十美中的一人牵头,各司其职却又紧密协作。
技术组由负责系统安全的赵琳牵头,她坐在服务器机房里,看着屏幕上系统生成的 “架构推演图”,眼睛都亮了 —— 图中不仅标注了支撑亿级并发的服务器集群布局,还详细规划了与【全国物流网络视图】的对接接口,甚至预留了未来接入 “无人配送” 的扩展模块。“系统太厉害了,” 赵琳对着麦克风说,“它还把 UI/UX 的设计理念直接‘灌’进了我的脑子里 —— 比如用户下单时,地址输入会自动联想最近的配送点,骑手端会实时显示最优路线和用户偏好,连按钮的颜色和大小都经过数据验证,能减少 80% 的误触率。”
法务组的白月,刚拿到系统生成的 “合规清单”,就忍不住感叹:“从 ICP 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到支付业务许可和地图服务资质,系统把所有需要的审批项列得清清楚楚,还标注了每个资质的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和审批部门联系人 —— 甚至连哪个窗口的工作人员擅长处理‘数字经济项目’都标出来了,这省了我们至少三个月的调研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