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如今先帝驾崩,新天子继位,这对我等而言,正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眼看群情激愤,杨涟立刻眯着眼睛,压低声音道:“先前咱们不是在兴明社内部,安排了不少自己人,让他们想办法收集兴明社的罪证吗,我看现在是时候收网了!”
听了杨涟的话,身为兴明社社员的阮大铖,迟疑着开口道:“大洪兄,我等虽在兴明社两年,与程复甫共事,可要说真掌握了对方什么罪证,却也实在谈不上。”
同在兴明社中的侯恂,闻听此言,跟着点头道:“的确如此,程复甫平日行事非常谨慎,兴明社每次出版杂志和和报纸之前,对方都要组织人手,对出版内容再三审核,基本上是找不出什么问题的。”
“无妨,就算没有真凭实据,咱们也有办法能斗倒他!”
杨涟笑着摇头道:“你们几个都是兴明社的成员,过几天等国丧结束,你们立刻联名上疏,强行给兴明社安上几条罪状,例如‘结党营私’、‘诽谤朝政’、‘聚众谋乱’,说得越严重越好。”
“届时我会再找几个科道言官,配合你们一起弹劾程光阳,皇上初登大位,肯定会十分重视此事,倘若皇上派人去查抄兴明社,咱们想办法制造一点罪证出来,还不是易如反掌么?”
“啧啧,真是好办法!大洪不愧是我等的智囊!”
“哈哈哈,就该如此!我早就看那姓程的不顺眼了!”
听了杨涟的话,在场的东林众臣感觉可行,纷纷出言夸赞。
唯独刘一燝和孙承宗两人,听得眉头紧皱,心中并不赞成这样做。
孙承宗冷哼一声道:“诸位先生、同僚,我辈平日向来以正人君子自居,怎么能做出这等栽赃陷害之事?此乃君子所不齿也!孙某不屑为之!”
“稚绳兄,此言差矣!”
稚绳是孙承宗的表字。见孙承宗不同意杨涟的做法,左光斗连忙开口劝说道:
“仁义道德,是对你我这样的正人君子讲的,对于那些奸邪之辈,就应该无所不用其极!使些手段又有何妨?”
杨涟低声为自己辩解道:“稚绳兄,我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咱们东林书院着想。自从程光阳创建兴明社以来,咱们书院门庭已经冷落到了什么地步,稚绳兄你改日亲自去无锡看一看,就知道了。”
“兴明社能吸引天下士子,那是人家自己有本事,他们能搞出杂志和报纸,我们难道就不能搞吗?”
孙承宗满脸不悦道:“要争要斗,我并没有意见,但那也该堂堂正正地来,暗地里使龌龊手段,无论如何,就是不对!”
“哼,随你怎么想!”
见孙承宗说话如此不客气,搞得自己好像成了小人一般,杨涟也生气了,冷声道:
“杨某所做的一切,并非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着想,反正我问心无愧!”
“好了好了,大家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好好说。”
“是啊,千万不要伤了和气。”
眼看孙承宗和杨涟起了冲突,周边众人连忙开口做起了和事佬。
杨涟抖了抖衣袖,态度坚决道:“我杨大洪决定了的事,绝不会反悔,上疏弹劾程光阳之事,我一定会找人去做。”
…
泰昌元年八月。
泰昌帝朱常洛登基的第二十天,原本还算平静的大明政坛,突然风起云涌。泰昌帝竟在一天之内,收到了十几封弹劾奏疏。
这些奏疏,有些来自潜伏在兴明社中的东林党成员,有些来自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内容基本一致,全都是弹劾詹事府左庶子、翰林院侍读学士程光阳的。
众人在奏疏中攻击程光阳,先说他身为朝廷官员,带头聚众结党,图谋不轨。又说他创办兴明社,出版各种杂志和报纸,蛊惑人心,妄议朝政。
希望皇帝不要姑息养奸,立刻严查严惩。
“嘶……这些事,究竟是真是假?程翰林创立兴明社,已经有两年了,果真是在结党营私吗?”
泰昌帝这几年虽说深居宫禁,但不代表他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关于程光阳其人,泰昌帝是有一定了解的,不但知道他当初挺身而出,为山东灾区发声的事,还知道他这几年很受自己父亲万历帝的器重,而且对方还是自己皇长子朱由校最喜欢的经筵讲官。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泰昌帝本来对于要不要查封兴明社,追究程光阳的罪责一事,心中有所顾虑。
可是接下来兵科给事中杨涟上呈的一封奏疏,很快便让泰昌帝龙颜大怒,当即决定,派人逮捕程光阳、周延儒、洪承畴、郑毓麒等人,严加审讯。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这姓程的怎敢如此大胆!传朕中旨,让刑部、大理寺,还有锦衣卫,马上去抓人,快去!”
原来,杨涟在弹劾奏疏中提到了三件事。
首先说程光阳反对“国本之争”,经常在兴明社中和社员们讨论此事,言语中对当今皇帝有不敬之意。
这件事其实半真半假。
程光阳的确曾经说过反对“国本之争”的话,但他的本意,主要是认为国本之争破坏了皇帝和大臣的关系。
然而到了杨涟的奏疏中,对方却添油加醋,说程光阳支持福王做储君,反对当今圣上继承大统。
除了国本之争,杨涟还在奏疏中提到另外一件事,说程光阳和郑贵妃的侄儿郑养性关系极好,二人私下经常聚在一起,密谋生乱。
这件事同样半真半假。
由于当初被万历帝下狱时,郑养性从中出力,使得程光阳在诏狱中没有受到任何刑罚,程光阳出狱之后,投桃报李,确实和郑养性有过结交之举,但两人的关系其实谈不上太深,平日连一起喝酒的机会都很少,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密谋。
以上这两件子虚乌有的事,已经让泰昌帝非常生气了,但还并没有让对方达到暴怒的程度。
杨涟在奏疏中提到的第三件事,才算是真正触碰到了泰昌帝的底线。
喜欢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