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赋税改革的内容,程光阳在兴明社的内部会议上,只粗浅地说了个大概。
之后几天,趁着每天到户部值守的时间,他开始陆续将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条条章程细则。
而后写成一份长长的奏本,由会极门送入皇宫内,交给天启帝过目,
天启帝简要地看了一遍,心中对程光阳更改祖制之事,虽然存有疑虑,不过最后还是着人下发给了内阁进行票拟。
此时内阁的六位阁臣中,史继偕、张瑞图、朱延禧三人,都是受程光阳推荐才有机会入阁,对于程光阳的奏本,自然很快便票拟通过。
然而另外三位阁臣,沈?、顾秉谦、魏广微,却对此持有异议。
顾秉谦、魏广微二人,虽不赞同程光阳的奏本内容,但也不敢明言,因为他们资历很轻,要不是走了魏忠贤的门路,根本没资格入阁,因而不敢贸然得罪程光阳。
只有沈?自恃资历高、辈分大,又有魏忠贤暗中支持,当即以次辅身份,单独向天启帝上了一份揭帖,明确反对程光阳的赋税改革。
乾清宫后殿,天启帝读罢沈?所上的揭帖,心中对赋税改革之事,不禁产生了些许犹豫。
司礼监秉笔魏忠贤见状,故意手执拂尘,缓缓走到天启帝身旁,语带关切道:
“万岁为何愁眉不展,可是有遇到了什么难事?”
“是啊……大伴,你看看这些。”
天启帝缓缓放下手中的朱笔,偏过头望了一眼魏忠贤,将程光阳的奏本和沈?的揭帖,一并拿给对方——
明代的司礼监,向来有代皇帝批红的权力。
只不过这个时空的天启帝,在程光阳的教导下,对很多重要的题奏,坚持每天亲自御览,只有那些不太重要的普通题奏,才会交给魏忠贤处置。
此举无疑大大削弱了魏忠贤在司礼监的地位,魏忠贤本就有些嫉妒程光阳,经此一事,心里对程光阳越发感到不满。
只是再怎么厌恶程光阳,在天启帝面前,魏忠贤却从来不敢表现出来。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程光阳,不但深得小皇帝信任,在朝堂上也是一家独大,自己根本扳不倒对方,不能冲动。
“万岁,依奴婢看,程先生的奏本,还有沈阁老的揭帖,其实都有道理。”
魏忠贤接过天启帝递来的奏本和票拟,脑海中飞速地思索了片刻,斟酌着语气道:
“程先生的奏本,虽有些异想天开之处,不过好歹也是为了朝廷,其心可嘉。至于沈阁老所言,奴婢以为,此乃老成持重之见,陛下应该慎重考虑。”
魏忠贤这番话,看似两头都在帮衬,实际上却是在否定程光阳,肯定沈?,只是说的不够明显。
好在天启帝反复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支持程光阳,自顾自道:
“程先生要推行新政,此事他早就和朕商量过,朕当时也答应了他,如今不好反悔。再说程先生也并非一来就在全国推行,不是还要先试点吗,朕觉得可以让他先试试。”
听到天启帝如此决定,魏忠贤也不好继续否定程光阳,只得装出一副笑容道:
“万岁英明,程先生能遇到万岁这样的明主,真是他前世修来的福分啊。”
天启帝笑着颔首道:“其实朕能遇到程先生,也是朕的福气。”
魏忠贤呆了呆,没有再说话。
…
在天启帝的批准下,朝廷要在湖广、山东、福建三省,挑选府、州、县,推行新政的命令,很快被行人司传谕到各地。
为了确保这些方案,能够顺利推行,程光阳在奏请皇帝后,特地从都察院中挑选了几位监察御史,授予他们巡按御史的身份,命他们前往试点各地,监督坐镇。
随后,程光阳还不忘派人给试点的各级地方官,包括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知州、知县,提前打好招呼。
希望众人接下来配合自己行动,不要让自己难办,否则当心乌纱帽不保。
在程光阳的全力推动下,当月月底,山东、湖广、福建三省,的各级审计部门,相继从原来的地方衙门中独立。
原本隶属于布政使司的督粮道、督册道官员,还有不少隶属于府(州)县的通判、推官,一夜之间,突然从属官变成了主官。
程光阳不但提升了他们品级和俸禄,还从户部拨款,还给他们单独修建了新的衙门——统称为“审计署”。
不过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原来的地方主官员,财政大权被分割,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程光阳不得已,做出了一定的妥协。
今后地方各级审计部门,人事调动、经费发放、任务指标,考核评价,虽然全部都由朝廷户部决定。
但与此同时,各级审计部门,每年在下派征税任务,确定留存预算数额时,需要先和本地的主官协商。
也就是说,具体上交朝廷多少,地方自己留多少,需要双方谈拢。
协商过程中,双方如果出现分歧,可各自向朝廷反映情况,由朝廷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官员商议后,再做定夺。
“诸位社员同志,这次你们到地方出任巡按御史,既是社团对你们的考验,也是皇上对你们的考验。”
京师月明楼,程光阳从社团经费中专门拨了一笔钱,置办了几桌酒宴,为三名即将到各地出任巡按御史的社员饯行。
席间,程光阳主动起身对三人敬酒,再三叮嘱道:
“你们到了地方,一定要好好完成我交代的任务,现在六月快过完,各地的夏税已经开始征收,等到八月末,夏税征收完毕,倘若今年湖广、山东、福建等地,征收到的夏税比去年显着增多,将来我不但提拔你们进委员会,还会让皇上给你们升官!”
这次被派遣到湖广、山东、浙江的三名兴明社社员,分别是孙传庭、薛国观、袁崇焕。
这三人当初经程光阳好友吴天策的招揽,选择加入兴明社,后来兴明社被泰昌帝查封期间,因为担心被牵连,三人又纷纷选择退社。
不过程光阳爱惜人才,没有跟他们计较,在第二次组建兴明社的时候,重新接纳了他们。
喜欢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