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那帮鬼佬洋商,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两位叔父同他们做生意,赚头应该不少吧……”
程光阳笑了笑,继续问道。
程应封嘿嘿笑道:“赚嘛,自然是赚了一些的,也不多,也不多,不过是些小钱罢了。”
程光阳好言提醒道:“两位叔父,你二老虽然是我的亲戚,平日行事却也要注意分寸,有什么生意,不要自己把着做,叫别人无利可图,大家一起和气生财才是正道。”
朝廷之所以要在沿海开埠通商,就是为了打破原来那批旧海商,对沿海贸易的走私和垄断,好让更多的商人参与进来,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增加朝廷税收。
程光阳自然不希望这么快就出现新的垄断商人。
“哪能呢,贤侄多虑了。”
一直没能插上话的程应叙,此时终于有机会说话了,连连摇头道:
“贤侄放心,福建财力雄厚的商人多得是,别看咱们俩兄弟在兴化府一带很有钱,其实放到整个福建,咱们的财力也就勉强能排进前十,这海上的生意,怎么可能被我兄弟二人给做完了。”
程应封也笑着道:“朝廷接下来不是还要开放浙江、广东吗,到时候浙商和粤商也掺和进来,跟鬼佬做生意的人就更多了,怎么可能什么生意都让我二人做完。”
这俩老头的话,其实也说得半真半假。
他们固然不可能真的垄断沿海所有生意,但是借着侄儿程光阳的势力,把最赚钱的几门生意牢牢抓在手中,还是能做到的。
比如丝绸生意、瓷器生意、茶叶生意,福建各大港口尚未正式开埠之前,两个老头便提前得到风声。
立刻耗费巨资,打通官府,在港口周边收购、投资了大量织布作坊、瓷器作坊、制茶作坊,提前开始布局。
等到港口正式开通后,二人凭借庞大的人脉和提前准备好的资金,轻而易举便和洋人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至于其他闻讯而来的商人,想要分一杯羹,除了捏着鼻子与他们合作之外,基本别无他法。
二人如此行为,程光阳自然早有耳闻,然而他目前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多出言提醒几句,只盼两人不要太出格。
毕竟不提这两位族叔当年对自己的大力资助,程光阳如今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仰仗他们,比如漕粮海运。
与两个老头继续闲聊片刻,程光阳示意二人退下,忽然想起一事,忙唤来从弟程光逢,询问道:
“之前潜入汪府,试图刺杀本阁的那几名刺客,不是捉到几个活口吗,审问清楚没有,都是谁派来的。”
“审问清楚了,是苏州打行的人。”
程光逢道:“这帮刺客,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雇主是谁,只知道是上边派的任务。他们所说的那家打行,我也派人去追查过,一个人都没有,全都躲起来了。”
所谓“打行”,指的是明代中后期,一种专门在收钱之后,替雇主殴打甚至杀害仇家的民间组织。
以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州一带发展最为猖獗,明朝政府曾经几度镇压,始终没有效果。
“好大的胆子,派人传信到京城,把本阁这段时间被刺杀的事禀明皇上,让刑部跟皇上请旨,要求应天巡抚,苏州知府,限期一个月,马上把所有涉事打行的人,全都抓起来!抓不到人,就让他们滚蛋!”
听说行刺自己的居然是苏州打行的人,程光阳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愤愤道。
程光逢颔首道:“好,我马上替大兄传信。”
程光阳想了想,接着吩咐道:“那几个活着的刺客,留两个做证人,别的全都给我扔进海里喂鱼。”
“是……”
程光逢悄悄咽了口唾沫。
…
二月中旬,程光阳乘船到达福建泉州。
妻子陈阮芷,两位妾室王修微、徐妙染闻讯,立刻抱着两个儿子,带着府上家丁前来迎接。
福建巡抚蔡善继,布政使袁崇焕,泉州知府王猷,听到消息后,也带着下属官员前赶往港口。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泉州本地的富商、士绅,全都纷纷亲自赶过来,试图找机会见程光阳一面。
整个场面异常宏大,光是负责维持秩序的官兵,就多达四五千人,加上看热闹的百姓,人就更多了。
“啧……怎么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眼看那么多人过来接自己,楼船上方,程光阳不由得眉头暗皱。
他并不喜欢太高调,主要是有前车之鉴。当年张居正就是作风太过张扬,出门要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轿,走到哪里,哪里的地方官都要设宴迎接,后来才会如此招人嫉恨。
“大兄是正一品的太师,还是文渊阁大学士,这样的排场才配得上大兄的身份。”
眼看这么多人前来迎接程光阳,程光逢作为族弟,心中也与有荣焉,笑着对程光阳道。
程光阳摇头道:“人多是非也多,谁知道有没有刺客潜伏其中,你替我把其他人都挡下去,只传福建巡抚蔡善继、福建布政使袁崇焕,泉州知府王猷三人就行了。”
“是……”
程光逢点了点头,立刻带着一群锦衣卫,前去阻拦人群,同时给程光阳点名的三人传话,让他们到楼船上与程光阳见面。
“下官福建巡抚蔡善继。”“福建布政使袁崇焕。”“泉州知府王猷。”
“拜见太师程阁老……”
蔡善继、袁崇焕、王猷三人,立刻登上楼船,来到程光阳所在的堂室,相继给他行礼。
程光阳摆手示意三人起身,让人给他们赐座,摇头道:
“三位都是勤政爱民的好官,你们能百忙抽空过来迎接本阁,这份心意本阁心领了,不过下次不要搞这么大的排场,本阁不想惹人非议。”
三人闻言,愣了一愣。
“太师教训得是,这是下官等人安排不周,下次一定改正。”
蔡善继一面连连颔首,反省错误,一面试探着询问道:
“太师秉政数年,天下大治,劳苦功高。此番听闻太师回乡,福建各地官员无不心怀仰慕,想一睹太师风采,特在福州城内设下酒宴,不知太师肯否赏光移步呢?”
喜欢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