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一丁点的犹豫都没有,等姜巳,姜午,跟大舅舅刘峥急急忙忙的去镇上的时候,姜时玥也明白了为什么两个舅舅对于断亲的事情,一点迟疑都没有。
甚至有一种,早就应该断,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刘琦苦笑着拿起藤条,跟姜时玥娓娓道来:
“其实,我跟你大舅舅,我俩半个月前硬着头皮去找了你二姨,就是刘春萍,那时候,你姥姥整天嘟囔着,闹着,想再看看这样出嫁几十年,都没回过家的二闺女。
我们没办法了,舔着脸找到了刘春萍,却不想,被一顿笤帚打出来了,当着那么邻居的面,刘春萍说我跟你大舅舅是乡下来打秋风的穷亲戚。
还说,从出嫁的那天起,她的娘家人就死绝了,她不认我们,也不认你姥姥,哪怕我们跟她说,老太太时日无多了,请她回来见一面。
她也没有一点动容,甚至朝着我们身上泼水,骂着晦气,硬是把我们赶出门。
太狠了,她那个人,心,太狠了!”
姜时玥还能怎么说呢?
她只能说自己踹轻了,转头安慰二舅舅,道:“没事,二舅舅,她现在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起来了,以后就是不相干的人,您不比把精力放到那种人的身上。
我反倒是觉得,舅妈,真的是好舅妈,您们以后的日子一定能过的更加红火。”
从前她只知道,两个舅妈都挺好的,每次上门都是热情的招待,从来没有像别人家那样,姑姐上门耷拉着脸,生怕在家里多吃一口饭走。
自家的两个舅舅可好了,舅妈也好,自小她们上门,舅妈都是挑着家里的好东西做给她们吃,从来没有让她们饿过肚子。
只是后来,他们饭量太大,妈妈就很少带他们来了,即便是过来,也都是背着口粮来的,来往才少了一些。
用她妈的话说就是:你们几个全都是填不饱的猪肚子,每次我带粮食去,你舅舅,舅妈又不肯收,你们去一次,他们要吃糠咽菜一个月,以后,回娘家我就一个人回,你们谁也不要跟着我。
刘琦哪里能不知道自己的媳妇好,贤惠又明理,他也是点点头,跟着夸:“是,你舅妈是好女人,好媳妇,你大舅妈也特别的好,她们妯娌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红过脸,咱整个村子都是独一份的好。”
一个多小时之后,刘琦讲的口干舌燥,他跟姜时玥这个外甥女,不知不觉的竟然编了五个箩筐!
他编了两个,玥玥这丫头竟然编了三个,搁平常,他一个小时能编一个就很好了,今天怎么干的这么快?
玥玥干的速度更快,比自己这个老手艺人做的都要快,简直了!
“二舅,咱们去屋子歇会吧,我见箩筐不少啊?咱村大队订的吗?”
想想,马上就要秋收,玉米棒子都要人用箩筐背出棒子地,舅舅家的院子里面堆放着十几个箩筐了,看架势还要继续编,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大队部订购的。
刘琦特意从屋里拿出媳妇的脸盆,干干净净的红色搪瓷盆,用了好些年了,依然跟新的一样,媳妇平时用的可小心了。
他用井水把盆子里里外外的涮了两遍,才给姜时玥重新打水,连带着平时不舍得用的香皂,也从媳妇的小箱子里面翻出来了,还有毛巾,嘿嘿,也是他媳妇的。
全都给外甥女准备好了,刘琦才有时间回答:“是,咱们村大队订了二十个,隔壁的村子要二十个,我跟你大舅舅这些日子,反正也要在家里轮换着看顾你姥姥,索性就接了下来。
咱村的箩筐给记工分,一个箩筐记三十个工分,隔壁村子的按六毛钱一个收钱,也不便宜呢!”
全都做好的话,家里能多六百个工分,还能多收入十二块钱,他们兄弟只要不上工,就不停的在编,争取早些编完,赶在秋收之前交货。
到时候,不止是不耽误秋收,更是不耽误他们秋收的时候挣工分,平时一天的满工分是十个,秋收的时候能记到十二个!
每天多两个工分,看着不多,持续上一个半月,可就多了,等到入冬前分粮食,家里日子能好过不少。
想想刘琦的脸上满满的都是向未来生活的怅惘,满满的力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姜时玥洗手的时候,听二舅舅这样说,她换算了一下,合着本村的箩筐实际上是大概是四毛八角一个,外村的收六毛钱一个,里外里,舅舅们是亏钱的。
这笔账,明摆着都能算出来,姜时玥擦好手之后,肯定的朝着二舅舅竖起大拇指:“厉害的,我的舅舅。,外甥女多问您一句,这个价钱是大队上给的,还是您们自己要的?”
刘琦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一把岁数了,竟然让外甥女给夸了,他还真有点不适应:“你大舅舅定的,咱村的大队长跟会计都特别的满意,这几天给你舅妈们,安排的活都是好干事少,工分还多的,你姥姥说的对,有啥不如自己有本事。
我跟你大舅舅编箩筐的手艺,就是你姥姥逼着我们学的,现在想想,还真成了能端起来的饭碗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