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转瞬即逝的未知能量爆发,如同在平静(尽管这平静充满危机)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在联盟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尝试溯源,甚至接触?
主张接触的一方认为,在这片被“饥饿”主宰的黑暗森林中,多一个潜在的盟友,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对方能在那片“衰败区”边缘活动并释放信号,本身就证明了其不凡的实力或独特的隐匿技术。或许,他们掌握着联盟尚未知晓的、对抗“饥饿”的方法。
反对者则异常谨慎。他们指出,信号的“人工”痕迹和高度隐匿修饰,本身就说明对方极其警惕,其意图难测。贸然接触,不仅可能暴露联盟自身的存在,更可能引来比“织网者”更直接的威胁。那道信号是求救?是试探?还是……诱饵?
微澜的核心运算单元高速权衡着利弊。她模拟了数千种接触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从最佳的合作共赢,到最坏的被追踪锁定、乃至引来“熵增低语者”或“织网者”的直接关注。
【“风险评估:极高。直接接触暴露概率超过78%。”】 微澜的结论倾向于谨慎。【“建议: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仅限于远距离、被动式监测与信号溯源,尝试从背景辐射和残留痕迹中解析更多信息,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回应。”】
这个相对保守的方案获得了通过。尘影调整了监测网络的参数,聚焦于信号爆发区域,如同在夜空中寻找一颗早已熄灭的恒星残留下的、微弱的光子。
与此同时,对“织网者”沉默的分析也在继续。结合“守望者阵列”传来的古老传说,曦光提出了一个新的、更为大胆的假设:“织网者”或许并非一个单一的、具有统一意志的存在,而更像是一个遵循着某种古老、固定协议的自动观测系统。它的“沉默”,可能仅仅意味着联盟目前的行动尚未触发其协议中“需要更深度介入”的阈值。它的“观察”可能跨越难以想象的时间尺度,一次“短暂”的沉默,对联盟而言可能已是漫长的纪元。
这个假设稍稍缓解了部分压力——如果他们只是某个宏大观测实验中的微小变量,那么只要不成为异常值,或许就能维持相对的“安全”。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一切挣扎,可能都处于一种冷漠的、非人的注视之下。
就在联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未知信号的溯源和对“织网者”的重新评估时,“余烬低语者”阵列所在的星域,传来了意想不到的消息。
在一次随机的间歇脉冲释放后,监测单元捕捉到,“结构拆解者”的力量网络并未像往常那样产生紊乱或适应,而是在脉冲影响的区域边缘,生成了一种新的、极其细微的“屏蔽层”。这层屏障并非完全阻隔,而是像一层过滤网,开始有选择性地“吸收”或“扭曲”情感脉冲中的特定频率成分!
【“目标正在……学习?”】 尘影的监测结果带着一丝难以置信。【“或者,是其力量网络的自适应机制被激活。我们的‘噪音污染’正在促使它进化出相应的‘免疫’能力?”】
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们刚刚找到的“概念干扰”武器,似乎并非一劳永逸。对手在被动承受干扰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
新的信号需要溯源,旧的对手在进化,暗处的观察者沉默依旧。联盟仿佛置身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迷宫,每推开一扇门,看到的都不是出口,而是更多、更复杂的岔路。
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是优先投入资源,破解未知信号背后的秘密,寻找可能的盟友?还是集中力量,研究“结构拆解者”新出现的“免疫”机制,升级他们的“情感污染”武器?亦或是,继续深挖“织网者”的真相,试图理解这场宇宙级观测游戏的规则?
资源是有限的,而每一个方向,都充满了机遇与致命的陷阱。
那道未知的信号,如同黑暗中遥远的一点渔火,摇曳不定。它指引的,究竟是通往新大陆的航线,还是漩涡深处的险滩?
联盟的航船,必须再次调整方向,在更多的未知中,寻找那微弱的、生存的航向。
---
(未完待续)
喜欢替嫁罪妻:总裁的赎罪枭宠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替嫁罪妻:总裁的赎罪枭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