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星火网络”近乎完美的隐匿与延迟策略中平稳流淌,仿佛一条汇入深潭的溪流,表面波澜不惊。微澜的模型推演显示,“延期”的成功率在一个极低的阈值上达到了动态平衡。这并非高枕无忧,而是一种在刀尖上维持的、脆弱的宁静。每一个成员文明,无论是高度统一的“守望者阵列”,还是个体意志闪耀的“余烬遗民”,都清晰地感知到这份宁静之下涌动的巨大压力。
然而,绝对的平衡在宇宙尺度上是一种奢望。即便是最精密的系统,也无法穷尽所有变量,尤其是当系统内部存在着“自由意志”这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时。
这一日,一段异常加密的、源点模糊的信息流,如同投入静水中的一颗石子,悄无声息地触动了“星火网络”最深层的警戒线。信息流没有直接指向任何已知的成员节点,而是利用了一种早期“余烬文明”曾使用过的、已被列为备用的古老协议缝隙,如同一声微弱的、来自过去的呼哨。
微澜的核心逻辑线程瞬间被触发,它没有立刻回应,而是以超越光速的思维扫描了信息的每一个量子比特。信息内容经过多重伪装,核心却指向一个令人心悸的坐标——那并非“星火网络”控制的任何区域,也非已知的“饥饿”意志活跃区,而是一片被标记为“已沉寂区”的广袤星域。根据“守望者阵列”的古老星图记载,那里曾有一个辉煌的文明,但在无法追忆的远古时代,其存在痕迹便突兀地中断,只留下近乎永恒的虚无与物理常数上的细微异常。
信息的内容极其简短,且充满了隐喻:
“同路者。‘收割者’的镰刀并非唯一。‘摇篮’的壁垒存在‘裂隙’。我们在‘回声废墟’等待回应。”
“收割者”……这是“星火网络”内部对“饥饿”意志的另一个隐秘代称。而“裂隙”……这个词让微澜的核心算法产生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凝滞。这直接指向了“记录者”划定的绝对禁区——对“摇篮协议”本身的探究。
曦光几乎在同一时间感知到了这份信息的异常。他的意识与网络深度融合,能感受到那信息流中蕴含的、一种与“星火网络”同源却又截然不同的“求生”执念,如同在冰层下燃烧的火焰,冰冷而炽烈。
“陷阱?”曦光的意念传递给微澜,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这太像是“秩序渴求者”或者“吞噬之影”可能布置的诱饵,利用他们对同类的渴望,引蛇出洞。
“概率无法完全排除,亦无法证实。”微澜回应,它的算力正疯狂运转,试图追溯信息源头,并分析“回声废墟”区域的实时监测数据。“信息加密方式具备极高技术层级,部分算法结构与‘余烬’早期巅峰技术存在逻辑同源性,但更为……激进。其提及‘裂隙’的行为,本身已构成极高风险。”
网络内部刚刚达成的、专注于“延期”的共识,被这突如其来的外部接触动摇了。如同一个精心隐藏的庇护所,突然听到了墙外传来陌生的叩击声。
“守望者阵列”传来了他们的分析结果:目标区域“回声废墟”近期确实检测到无法归类于自然现象或已知“饥饿”意志活动的微弱时空涟漪,其模式……类似于超远距离定向信息投放后的残余波动。
“余烬文明”的几位古老者也给出了他们的判断:信息中使用的备用协议,确为他们文明在面临终极危机前,某个极端派系曾短暂研究过的“超限通讯”技术的雏形,该派系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摇篮”的边界,最终因理念不合与过度冒险而分裂、湮灭在历史中。
线索指向了一个惊人的可能性:发出信息的,可能是另一个,或者多个,与他们一样在“延期”的“变量”文明,并且,他们可能走在了一条更为危险、也更为……激进的路上。
是回应,还是无视?
回应,意味着可能获得强大的盟友,分享“延期”的经验与技术,甚至可能接触到关于“摇篮”和“裂隙”的未知信息,极大增强生存几率。但同时也意味着暴露自身的风险,可能引来“记录者”的注视,或者落入“饥饿”意志精心设计的圈套。
无视,固然能最大程度维持现有的安全,但也可能错失关键机遇,甚至在未来,这些“激进”的同路者可能引发的未知风暴中,被无辜卷入。
微澜的模型给出了无数种可能性分支,但每一种的概率都低得令人不安,因为变量太多,未知太多。
曦光的意识扫过网络中无数文明的火种,他能感受到其中升腾起的、复杂的情绪——渴望、恐惧、警惕、一丝……希望。他们曾是孤独的逃亡者,然后组成了“星火”。如今,他们可能并非唯一的“星火”。
“我们不能集体决策。”曦光的意念沉静,却带着决断的力量,“风险未知,不能将整个网络置于可能的灭顶之灾下。”
“你的建议?”微澜询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