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明德门外,旌旗猎猎,甲胄生辉。
一场盛大的凯旋仪式正在举行,迎接远征高昌、大胜归来的潞国公、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数月鏖战,踏破高昌王城,生擒其王麹智盛,将这片西域咽喉之地正式纳入大唐版图,此乃贞观年间开疆拓土的又一显赫武功。
阳光炽烈,照在将士们染满征尘的铠甲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队伍最前方,侯君集端坐于一匹神骏异常的乌骓马上。他身形魁梧,面容粗犷,浓眉如刀,颌下短髯戟张,一身明光铠擦得锃亮,猩红的披风在身后随风鼓荡,更添几分威猛霸气。他目光如电,扫视着前来迎接的文武百官和夹道欢呼的百姓,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志得意满和睥睨一切的神情。这份功勋,足以彪炳史册!
鼓乐喧天,仪仗威严。李世民亲率文武重臣,在城门楼前设坛相迎。当侯君集率领主要将领下马,步行至御前参拜时,山呼万岁的声浪响彻云霄。
“臣侯君集,奉陛下之命,西征高昌,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今已克定其国,擒其伪王麹智盛,献俘阙下!吾皇万岁,万万岁!”侯君集声若洪钟,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动作间带着武将特有的豪迈,却也隐隐透着一丝居功自傲的随意。
“爱卿平身!”李世民亲自上前,虚扶起侯君集,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潞国公劳苦功高,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此役之功,朕与天下共睹!当重重封赏!”
“谢陛下!”侯君集起身,目光扫过李世民身后的太子李承乾、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掠过李承乾时,那眼神深处,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轻慢。
隆重的献俘仪式后,是盛大的庆功宴。太极殿内,觥筹交错,歌舞升平。侯君集无疑是宴会的绝对主角,不断有将领和官员上前敬酒,恭维之声不绝于耳。侯君集来者不拒,酒到杯干,谈笑风生,声震屋瓦,言语间对高昌之战的过程大加渲染,对自己的指挥若定更是毫不谦虚,甚至隐隐将功劳大半归于己身,对副将和其他协同作战的将领提及甚少。其张扬跋扈之态,引得一些将领暗自皱眉,文臣们更是侧目。
李承乾端坐于李世民下首的席位,面色平静地饮着杯中酒,目光偶尔落在意气风发的侯君集身上,心中却是波澜暗涌。侯君集的战功毋庸置疑,但其人性格骄横,贪财好货,在军中素有恶名。此次高昌之战,暗影早已密报:侯君集纵容部下在高昌王城大肆劫掠,珍宝美女尽入私囊;更私自任命亲信为高昌新设州县官员,俨然将高昌视为私产;甚至…暗影还捕捉到一些极其模糊的线索,指向他与远在西北苦寒之地的李泰,似乎仍有秘密联络!虽然证据尚不充分,但足以让李承乾心生十二分的警惕。
酒过三巡,李世民借着酒兴,与侯君集及几位重臣讨论起高昌乃至整个西域的治理方略。
“高昌新定,其地扼守丝绸之路咽喉,位置极为紧要。”李世民放下酒杯,看向侯君集,“君集,你久在西域,依你之见,当如何稳固统治,永绝后患?是仿效东突厥故例,设立都护府,还是另择良策?”
侯君集大手一挥,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率:“陛下!西域诸胡,畏威而不怀德!高昌便是前车之鉴!依臣之见,当设安西都护府,驻以重兵,以我大唐虎贲镇之!再迁徙内地豪强、罪囚实边,不服者,杀!如此,不出十年,西域可定,永为大唐藩篱!”他言语间杀气腾腾,仿佛镇压是唯一的真理。
李世民微微蹙眉,尚未开口。一旁的李承乾却放下酒杯,声音清朗地接过了话头:“潞国公骁勇善战,威震西域,此言壮哉。然,治国安邦,非仅恃武力。”
他转向李世民,条理清晰地分析道:“父皇,儿臣以为,设都护府驻军威慑,确有必要,此乃定海神针。然,若一味高压,动辄杀戮迁徙,恐非长久之计。昔年隋炀帝经营西域,耗费巨大,终因不得人心而功败垂成。西域诸国林立,风俗各异,宗教信仰复杂,强压之下,必有反弹,恐成我大唐长久之负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侯君集微露不豫之色的脸,继续道:“儿臣观前朝裴矩经营西域之策,颇有可取之处。其着《西域图记》,详录西域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道路关隘,此乃知己知彼之根基。更妙者,在于其‘以夷制夷’、‘分化瓦解’、‘厚往薄来’之策。以商路之利笼络诸国权贵,使其亲附;利用其内部矛盾,扶弱抑强,使其互相牵制;对顺服者,厚加赏赐,彰显天朝恩德。如此,不需耗费我大唐过多国力军力,便可使其为我所用,拱卫商路,屏蔽西陲。高昌新定,正可借鉴此策,恩威并施,方为上计。一味高压,恐适得其反。”
李承乾这番话,引经据典,切中要害,既肯定了驻军的必要性,又指出了单纯武力的局限,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怀柔分化策略,格局显然比侯君集高出一筹。殿内不少大臣都暗自点头,连李世民眼中也露出赞许之色。
侯君集被当众驳了面子,尤其驳斥他的还是年轻的太子,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冷哼一声,虽未直接反驳李承乾,却对着李世民抱拳,语气生硬地强调:“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怀柔之策,自是圣人之道。然西域蛮荒之地,胡人狡诈反复,非雷霆手段不足以震慑宵小!裴矩之策,过于怀柔,恐养虎为患!臣在军中多年,深知其中利害,还请陛下明鉴!”他话语中带着武将特有的固执和对文臣策略的不屑,更隐隐有以自身“经验”压太子“空谈”之意。
李世民将两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对侯君集的跋扈更添不满,但面上并未表露,只是打着哈哈:“太子与潞国公所言皆有道理。西域之事,千头万绪,需文武相济,刚柔并施。此事容后再议,今日庆功,当尽欢!来,诸卿,共饮此杯!”
喜欢长安新火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长安新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