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二月的川西盆地,春寒料峭,晨雾如纱。龙泉山脉在朦胧的雾气中若隐若现,蜿蜒的成渝公路上,一支规格颇高的马队踏破清晨的宁静,向着山泉铺兵站疾驰而来。
为首的是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中校军官,身着笔挺的将校呢军装,胸前佩戴着川康绥靖公署的徽章,腰间别着一把精致的佩剑。他身后跟着十余名精锐护卫,清一色的二十响驳壳枪,马术娴熟。队伍中还有两名少校,一人来自第21军军需处,袖口绣着醒目的军需兵科符号;另一人则是145师的参谋,挎着公文包,神色肃穆。更后面,是一支装备整齐的换防部队,约莫一个加强排的兵力,步伐整齐,枪械精良。
兵站鼓楼上的哨兵远远看见这支队伍,立即吹响了警哨。陈宇闻声登上鼓楼,手搭凉棚望去,心中顿时了然——期盼已久的调令终于到了。
全体集合!迎接长官!陈宇高声下令,声音在清晨的山谷间回荡。
当队伍抵达兵站门口时,陈宇已经带着全连官兵整齐列队相迎。四十三名士兵精神抖擞,步枪擦得锃亮,机枪分解装箱,所有行装都打得整整齐齐。
立正!敬礼!
中校军官利落地翻身下马,回礼后朗声道:奉川康绥靖公署暨第21军军部令!他展开一份盖着大红印章的公文,声音洪亮而威严,兹决定:原山泉铺兵站监护排,成建制调入国民革命军第145师序列,改编为师属运输连。原兵站主任陈宇,晋升中尉连长。此令!
宣读完毕,中校将正式调令交给陈宇,面色严肃地说:陈连长,这是绥靖公署亲自签发的调令。眼下整军工作正在紧要关头,上峰对每个部队的调动都很重视。望你好自为之,莫负厚望。
这时,21军军需处的少校上前一步:陈连长,奉唐处长之命,特来办理交接手续。这位是来接防的王排长,请你与他们完成兵站物资和设施的交接。
带队的王排长是个精干的年轻人,主动敬礼道:陈连长,久仰大名。你们打退土匪的事,在军需处都传开了。
145师的参谋也笑着走上前:陈连长,师长特地让我带来口信,他在邛崃等着给你们接风呢!现在到处都在裁撤部队,师长为了把你们弄过去,可是在整军会议上费了不少唇舌。听说你还是师长的老乡?这可真是缘分啊!
交接工作持续了一整天。陈宇事无巨细地将兵站的每一项物资、每一份文件都清点造册。从粮食被服到枪支弹药,从营房设施到文书档案,无一遗漏。军需处的少校在一旁监督,对陈宇的细致认真频频点头。
陈连长做事如此缜密,难怪师长对你青睐有加。少校赞叹道,现在整军期间,各部队都在精简整编,像你们这样成建制调动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啊。
临行前夜,老杨准备了丰盛的送行宴。香肠腊肉、回锅肉、凉拌鸡...一道道地道的川菜摆满了桌子。军需处的参谋还特意拿出带来的泸州老窖,与陈宇把盏言欢。
陈兄此去145师,必是大有可为。参谋举杯道,现在整军工作这么紧张,你们能在这个时候调去主力师,可见上峰对你们的重视。将来发达了,可别忘了老弟兄啊!
陈宇连忙举杯回敬:多谢长官栽培!陈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厚望。
次日清晨,运输连整装待发。在与接防部队正式交接岗位后,陈宇带着队伍踏上了前往邛崃的道路。山泉铺的百姓都来送行,保长带着几个乡绅一直送到镇外。
陈长官,保重啊!打了胜仗记得回来看看!
经过三天行军,部队抵达145师驻地。师部设在邛崃城外的一处前清时期的庄园大院,青砖灰瓦,戒备森严。陈宇让部队在师部外等待,自己随着来传令的参谋先到师部报到。
报告!原山泉铺兵站主任陈宇,奉命报到!
饶国华正在与几位军官研究地图,见陈宇进来,立即笑着迎上来:好!总算把你们等来了!这一路可还顺利?听说最近各部队都在调动,路上没遇到什么麻烦吧?
报告师长,一切顺利!只是看到各处都在整编,被裁撤的兵痞在路上聚集得也很多,气氛确实比较紧张。不过看见我们手里有家伙,没人敢找麻烦。
走,带我去看看弟兄们!饶国华披上大衣,亲自出城检阅部队。
看到运输连整齐的军容和饱满的精神状态,饶国华满意地点头:不错,比我想象的还要好!现在整军工作正在紧要关头,你们这样的队伍,正是我们需要的。
回到师部,饶国华吩咐副官带着陈宇到军需处办理手续。军需官看到陈宇带的兵穿着在川军中只有精锐才能穿的布鞋(即使是145师这样的主力师,大部分士兵也只能穿草鞋),而且早就听说这个陈宇是师长的老乡,态度格外热情。
陈连长,现在整军期间,各部队的编制和补给都在调整。不过师长特意交代过了,你们连的装备和补给都按最好的标准来。军需官笑着说,师长可是很少这么关照一个人的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