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突破技术瓶颈的狂喜,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迅速,沉淀下来的,是弥漫在“旭遇”基地每个角落的、更加扎实的自信与紧迫感。小批量验证生产的成功,证明了新工艺的可行性,但将其稳定地应用于大规模生产,迎接即将到来的订单洪流,是摆在面前更严峻的考验。
陈遇没有丝毫松懈。样品寄往深圳的第二天,他便主持召开了生产扩大会议。会议室的白板上,画满了新的工艺流程图和人员设备配置图。
“新工艺的核心是‘料性匹配’和‘精细控制’。”陈遇用笔点着流程图,“不同来源、甚至同来源不同批次的碳纤维废料,其纤维长度、表面活性、杂质含量都有差异。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套参数用到老。必须建立更严格的原料入库检验标准和对应的工艺参数微调机制。”
李文博推了推眼镜,接口道:“我已经初步制定了一个原料分级标准,根据关键指标将废料分为A、B、C三类,每类对应一个基础工艺参数范围。生产前,必须根据当批原料的实际检测结果,在基础范围内进行微调。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责任心。”
陈平师傅面色凝重:“这是个细活。对老师傅们来说,改变习惯需要过程;对新工人来说,理解原理更需要时间。我的意见是,成立一个工艺调试小组,由我、老王、刘师傅,再带上两个机灵点的年轻人专门负责。每批原料投产前,由小组先做小样试验,确定最终参数,再下到生产线。”
“我同意平叔的意见。”孙宇表示支持,“数据化是关键。我会开发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系统,将每批原料的检测数据、对应的工艺参数、以及最终产品的性能数据关联起来。通过大数据分析,未来甚至可以预测工艺趋势,实现更精准的控制。”
“好!就这么办。”陈遇拍板,“工艺调试小组立即成立,爸,您来牵头。孙宇,数据库的事情抓紧。毛蛋哥,原料采购现在是我们命脉,不仅要保证量,更要严格把关质量,确保来源相对稳定。”
毛蛋重重吐出一口烟圈:“放心吧遇仔,吃了上次的亏,我现在盯得紧着呢!那家自行车架厂已经签了长期供货协议,风电叶片料那边也在谈。就是这杂料来源多了,检验和分类的工作量大了不少,得加人。”
“加!”陈遇果断道,“现在不是省人的时候。招聘信息发出去,优先录用红星厂下岗职工子弟,年轻、有文化、肯学的最好。莉莉,这一块你协助毛蛋哥。”
林莉点头应下,随即提醒道:“陈遇,深圳王总那边样品寄出后,我们是否需要主动跟进一下反馈?另外,展会其他意向客户的跟进也不能放松,尤其是韩国和那几个国内钓具品牌,要趁热打铁。”
“跟进要主动,但方式要巧妙。”陈遇沉吟道,“王总那边,莉莉你过两天先发个邮件,询问样品是否收到,有什么初步印象,不必急于催问结果。其他客户,凯子你负责,根据他们当时感兴趣的点,发送更详细的技术资料或应用案例,保持联系热度即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用实际产能和稳定的品质来最终说服他们,而不是空口白话。”
会议结束后,整个基地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高速运转起来。工艺调试小组迅速投入工作,那台小型实验罐几乎成了基地最忙碌的角落。孙宇带着新招聘的一个懂计算机的年轻人在二楼角落搭建简易的服务器,开始录入浩如烟海的数据。车间里,工人们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开始适应新的、更精细的操作规程,虽然初期效率有所下降,但质量意识明显提升。
饵料项目在赵强和周凯的鼓捣下,也终于实现了小批量标准化生产。简单的混合、搅拌设备安装到位,虽然自动化程度不高,但相比之前的手工作坊,效率和卫生条件已是天壤之别。周凯设计的包装简洁醒目,突出了“古法秘制”、“天然环保”的概念。首批产品除了在“淘贝网”店铺上架,还铺到了市区几家关系好的渔具店试销。
这天下午,赵强兴冲冲地拿着几张纸找到陈遇:“遇哥!你看!这是咱们饵料的第一批用户反馈!好几个钓友都说效果杠杠的,比他们从日本买的还好使!还有人问能不能定制不同鱼种的!”
陈遇接过反馈单,看着上面质朴而热烈的赞扬,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小小的成功,虽然与主业的碳纤维材料相比微不足道,却像是沉闷战场上一支轻快的小调,提振着士气,也证明着“旭遇”团队的创新活力。
“干得不错,强子!凯子!”陈遇鼓励道,“继续优化品质,收集数据。可以考虑慢慢丰富产品线,但一定要保证每一款的效果。这是我们扎根钓鱼圈、积累口碑的重要一步。”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林莉加班整理外贸资料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际长途。对方自称是“东南亚环球渔具采购中心”的经理,史密斯先生,英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他表示通过广州展会了解到“旭遇”,对“虎煌”材料非常感兴趣,希望能订购一个四十英尺货柜的钓竿配件,用于东南亚市场,但要求价格比展会上报的再低15%,并且支付方式为装船后30天付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