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喜庆气氛如同温暖的余晖,依旧笼罩着红星厂区的“旭遇”基地。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布,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不是短暂的涟漪,而是持续涌动的澎湃动力。年味尚未完全散去,车间里已经恢复了往日热火朝天的景象,而且比节前更多了一份自觉的投入和主人翁般的专注。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交流的简短指令声,质检时轻微的敲击声,交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交响乐。
陈遇站在新老生产线之间的通道上,感受着这股蓬勃的朝气。他不再是前世那个只知索取、逃避责任的懵懂青年,而是肩负着近百个家庭期望的掌舵者。重生带来的先知,早已转化为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经营智慧。他知道,钓王杯的荣耀和员工持股的激励,是强大的助推器,但企业真正的续航能力,来自于扎实的内功和清晰的市场策略。
“遇哥,这是初步筛选出来的国内区域代理商名单,还有几家大型连锁渔具超市的接触意向。”周凯拿着一叠文件快步走来,脸上带着节后的兴奋和忙碌的红光,“按照你的意思,我们优先考虑有实力、有渠道、信誉好的伙伴,宁缺毋滥。”
陈遇接过文件,边看边走向二楼的会议室:“产能还是最大的瓶颈。新生产线完全磨合好还需要时间,新型树脂的全面替代也要逐步进行。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三个月后了,盲目扩张代理网络,如果供货跟不上,反而会损害品牌。”
“我明白。”周凯点头,“所以这份名单上的,都是经过初步沟通,能理解我们产能现状,愿意配合我们节奏的实力派。特别是华东和华南的几个重点市场,消费能力强,对高端钓竿接受度高,是我们必须拿下的。”
两人走进会议室,林莉、毛蛋、孙宇、李文博已经在了。王小虎的右手恢复情况良好,虽然还不能进行精细操作,但已经能参与一些管理工作,此刻正用左手笨拙地翻看生产报表。张伟一如既往地沉默,坐在角落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
“人都齐了,我们开个节后第一次战略会。”陈遇坐下,开门见山,“主题很明确:如何在现有产能下,最大化深耕国内市场,巩固并扩大‘遇龙’的领先优势。”
林莉首先汇报财务情况:“春节前后回款情况良好,现金流充裕。员工持股计划的首期兑现资金已经预留,不影响运营。主要支出压力还是来自原材料采购,虽然新型树脂成功后成本会大幅下降,但现阶段碳布等原料的采购量巨大,价格波动需要密切关注。”
毛蛋接口道:“原材料这边我盯着。‘渔火’最近倒是消停了不少,估计是上次被我们反将一军,伤了元气。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我让几个朋友帮忙留意着他们的动向。另外,王教授那边的新型树脂工业化生产线已经开始设备安装,预计下季度末能试产,到时候咱们的成本优势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孙宇推了推眼镜,从技术角度提出建议:“目前‘遇龙·潜渊’4.5米二八调是绝对主力,口碑和市场认可度最高。但单一产品线抗风险能力弱,也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我认为,是时候启动新产品研发了。基于‘虎煌’材料的特性,我们可以考虑开发针对不同水域和鱼种的细分产品线。”
李文博拿出了一份市场调研数据支持孙宇的观点:“根据我们收集的钓友反馈和销售数据,除了主流的台钓竿,溪流竿、矶钓竿,甚至路亚竿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尤其是随着休闲钓鱼人群的扩大,对轻量化、便携性、以及更具个性设计的产品需求旺盛。”
王小虎用左手比划着说:“俺觉得孙宇和文博说得对!咱们不能老守着4.5米这一棵树上吊死。车间里老师傅们手艺都没得说,只要有图纸和工艺标准,做新竿子没问题!就是这研发设计……”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陈遇。他虽然年轻,但无论是前世零散的记忆碎片,还是今生对钓鱼的深刻理解和从程老爷子那里学到的精髓,都让他对钓具设计有着超越常人的直觉和眼光。
陈遇沉吟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前世的他,追逐顶级装备,却从未真正理解一支好钓竿的灵魂所在。今生,他从材料源头做起,亲手参与每一道工序,对“手感”、“腰力”、“调性”这些词汇有了血肉相连的理解。
“新产品研发,必须启动,而且要快。”陈遇终于开口,目光坚定,“但不能盲目跟风。我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虎煌’材料带来的卓越性能,是程老爷子监制的匠心标准。所以,新产品的开发,必须紧紧围绕我们的核心优势,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产品。”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关键词:
“第一,延续‘潜渊’系列的成功,推出不同尺寸和调性的台钓竿。比如,针对黑坑抢鱼的更硬调性(如一九调)的3.6米短尺竿,针对水库湖库守大物的更沉稳的5.4米、6.3米长尺竿。尺寸覆盖要全,但每款都必须有清晰的定位和性能特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