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的会议结果,如同一声闷雷,隔着千山万水,重重砸在“旭遇”每个人的心头。
张伟带来的消息简洁而冰冷:“IGFA技术标准委员会经过闭门讨论,初步通过了将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作为其旗下部分高级别自然水体保护赛事‘推荐性装备标准’的提议。虽然并非强制标准,且留有一年的‘观察评估期’,但……我们未被列入推荐技术路径。”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结果真正传来时,陈遇办公室内的空气依然瞬间凝固。毛蛋猛地一拳砸在沙发扶手上,脸色铁青:“操!还是让他们得逞了!这帮睁眼瞎!”
周凯紧抿着嘴唇,手指飞快地在平板电脑上滑动,查看着海外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的舆论:“日利和‘巨物猎手’的公关团队已经开始狂欢了,通稿满天飞,标题都是‘国际权威组织认可等离子体技术’,‘环保钓具标准迎来里程碑’……妈的,把我们那份全生命周期环保报告踩得一钱不值!”
孙宇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充满了不甘和困惑:“我们的数据明明更具前瞻性和环保彻底性,为什么……”
“因为他们掌握了话语权,定义了什么是‘成熟’,什么是‘权威’。”陈遇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站在窗前,背影依旧挺拔,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他们用几十年时间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我们想凭一己之力在短时间内撕开一个口子,确实太难了。”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沉淀下来的冷静:“但这不代表我们输了。一年的观察期,就是我们的机会。他们只是‘推荐’,不是‘强制’。市场最终认可的还是产品力。”
“可是遇哥,”毛蛋急道,“有了这个‘推荐’名头,他们在高端赛事、专业渠道的宣传上就占了绝对上风!很多俱乐部、战队为了能顺利参赛,肯定会优先选择他们的产品!咱们好不容易打开的国际市场,眼看就要被挤压啊!”
“那就让他们挤压看看。”陈遇眼神锐利,“我们的‘轩辕之翼·韧’和‘掠食者·破浪·盾’是靠实打实的性能拼出的口碑,不是靠一纸推荐。凯子,之前准备的第二套预案,立刻启动!重点强调三点:第一,尊重IGFA决定,但我们坚信技术多元化的重要性;第二,公布我们新型生物质碳纤维中试成功的消息,用更硬核的技术突破展示我们的实力和未来;第三,启动‘全球钓手体验官’计划,邀请更多国际知名钓手,不限赛事,免费体验我们的最新产品,用真实反馈说话!”
“明白!”周凯眼中重新燃起斗志,“我这就去办!把这次危机变成我们技术实力的展示台!”
“毛蛋哥,”陈遇看向毛蛋,“你立刻飞欧洲,不是去求人,是去给我们的朋友信心!范·德·桑德那边,还有其他坚定支持我们的渠道和钓手,当面沟通,稳定军心。告诉他们,‘旭遇’不会因为一次会议就退缩,更好的产品还在后面!”
“好!俺这就订机票!”毛蛋梗着脖子,“俺倒要看看,是他们的纸片子硬,还是咱们的竿子硬!”
“伟哥,”陈遇最后看向张伟,“监控不能松,尤其是对手利用这次‘胜利’可能发起的后续动作。我怀疑,他们的组合拳才刚刚开始。”
张伟点点头,声音沉稳:“明白。已经监测到,他们控制的几家行业媒体,开始集中攻击我们中试成功的消息,质疑其真实性和产业化前景,同时继续炒作那份伪环保报告。”
“意料之中。”陈遇冷笑,“技术压制不了,就用舆论混淆视听。孙宇,文博,你们研发中心的任务更重了。中试数据要尽快整理成权威报告,争取与国际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发布。同时,小批量试产要加速,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第一批搭载新材料的钓竿样品!”
“没问题!”孙宇和李文博异口同声,压力之下,眼神反而更加坚定。
就在“旭遇”高层紧锣密鼓应对IGFA会议带来的冲击时,培训基地里,程老爷子和秦老爷子也对即将到来的国内综合性大赛,进行了最后的战术微调。IGFA的消息同样传到了基地,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队员的议论和担忧。
“程老,秦老,外面都说……咱们的路亚竿,以后参加国际大赛可能要受限制了?”训练间隙,孙小海忍不住问道,脸上带着一丝迷茫。
赵猛瓮声瓮气地哼了一声:“怕个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俺就不信,不用他那啥等离子体,就钓不上鱼了?抚仙湖咱们不是照样干翻了‘海神之怒’?”
李默擦拭着钓竿,平静地开口:“装备是工具,人才是根本。我们的技术不落后,甚至更先进。限制,有时候反而是动力。”
程老爷子捻着胡须,看着眼前这群年轻的队员,缓缓道:“都听到消息了?心里打鼓了?”他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我告诉你们,钓鱼,钓的是心,是技,是胆!不是钓那张纸!当年我们拿着竹竿、缝衣针做的鱼钩,一样能钓起大青鱼!现在你们手里拿着的,是凝聚了孙工、遇哥他们无数心血的顶级装备,反倒怕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