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切回车厢内。
墨徊猛地从瘫软状态弹起来,脸色比刚才更白了,几乎想要吐血:“重金属?!还有有机物?!这水是毒药鸡尾酒吗?!”
他烦躁地抓了抓本就乱糟糟的头发,“活性炭吸附重金属效率有限,对复杂有机物效果未知;离子交换树脂成本高,再生麻烦,下层区没条件——”
“电渗析反渗透是好,但那能耗和设备复杂度…希露瓦姐那边能搞出来也来不及啊!画?这种精密复杂的集成系统我画不动!画出来也维持不了!”
“冷静,墨徊。”
瓦尔特的声音如同定海神针,他双手在虚拟键盘上飞舞,调出矿藏分布图、水文地质剖面以及污染水样的初步光谱和质谱分析结果,数个复杂的模型窗口在光屏上层层叠叠地展开。
“丹恒,立刻检索资料库,寻找针对重金属铅及复杂有机污染物的、非膜分离、低能耗、可快速部署的生物或仿生净化技术案例,重点筛选利用本地材料的可能性。”
“明白。”丹恒应声,深邃的目光快速扫过面前数个光屏,手指如穿花蝴蝶般操作,海量信息流被高效过滤、比对。
“检索中…排除高能耗膜技术…排除需要特殊菌种培养的生物法,因为时间不足…锁定关键词:吸附、絮凝、本地材料、仿生结构…”
他的声音平稳而精准。
“找到三个潜在方向:
1. 改性矿物吸附剂——如沸石、凹凸棒石黏土,但需要本地有矿源且改性工艺复杂;
2. 特定植物根系富集,如蜈蚣草,但生长周期长,且对有机污染物效果差;
3. 仿生生物膜反应器——利用特殊结构载体培养本地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同时吸附和降解污染物。案例:星际拓荒时代,利用多孔玄武岩载体培养本地嗜重金属菌和烃类降解菌的应急方案,成功率68%。”
瓦尔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生生物膜!丹恒,立刻调取该案例的详细技术文档,特别是载体结构参数和微生物筛选流程!同时,联系希露瓦,让她立刻派人收集七号区矿坑附近未被污染的土壤、岩壁样本以及…污水本身!”
“我们需要分析本地微生物群落,寻找可能存在的、具有耐受甚至降解潜力的土着菌种!时间紧迫,双管齐下!”
“收到,已向希露瓦发送采样要求和坐标定位。”
“案例技术文档调取中,核心参数摘要已同步至您和墨徊的屏幕。”丹恒的效率高得惊人。
墨徊也立刻凑到光屏前,看着那份来自古老拓荒时代的技术摘要,眼睛快速扫过那些描述多孔载体微观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以及如何利用微电流场刺激生物膜形成的复杂参数和原理图。
他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素描本上划拉着:“仿生结构…多孔…微电流…还要能培养微生物…这玩意儿比画恒温种子复杂一百倍!关键是…载体本身可以用贝洛伯格的石头吗?”
“关键在于结构,而非材质本身!”瓦尔特迅速抓住核心,他指着案例中载体结构的3D模型。
“希露瓦的机械加工能力可以快速处理基础石材。”
“我们需要的是精确的结构蓝图!墨徊,你能理解并固化这种复杂微观结构的概念吗?不需要画整个反应器,只需要画一个种子核心——一个蕴含了最优结构参数、能引导本地石材在简单加工后形成类似多孔载体的‘结构模因’!就像恒温种子蕴含能量场规则一样!”
墨徊盯着屏幕上那如同迷宫般的多孔结构模型,又看了看参数表中那些精确到纳米级的孔径要求,感觉头更大了。
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努力将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抽象的几何图形,转化为他所能理解的、关于“高效吸附”、“微生物家园”、“能量引导”等核心概念的意象。
“我…试试…”墨徊的声音有些发虚,但眼神却异常专注,“结构模因…引导石材自我‘生长’成需要的多孔形态…有点像…编程石头?这概念…够抽象…但也够本质!”
他拿起铅笔,笔尖悬在素描本上,微微颤抖,却迟迟没有落下。
他在脑海中疯狂构建着那个“结构模因”的意象。
就在这时,丹恒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精准投送的弹药:“瓦尔特先生,墨徊,希露瓦发回紧急补充:在七号区矿坑边缘的古老渗水岩缝中,采集到一种深绿色的、粘稠的苔藓样生物膜。初步显微镜观察显示,其内部微生物群落异常活跃,且菌落形态与案例中记载的嗜重金属菌有相似性!样本数据已同步。”
“太好了!”瓦尔特精神一振,“丹恒,立刻将新样本数据与案例中的菌种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出最接近的菌株及其最佳生长环境参数!”
“墨徊,你的‘结构模因’需要预留接口,兼容这种潜在的高效土着菌!”
“明白!数据比对中…匹配度最高菌株……”丹恒的声音如同最精准的播报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