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也点点头,晃了晃手里的竹制茶筅:“大竹说,泡茶要沉下心,像守护茶树一样温柔。你刚才太急了,自然会出错。” 孙悟空一听,又振作起来,拍着胸脯说:“俺老孙知道了!这次一定沉下心,好好学!” 小芽芽也跟着点头,用花苞碰了碰他的手:“对…… 对!我们再试一次!这次我帮你扶着热水壶!”
这次有小芽芽帮忙扶壶,孙悟空总算顺利完成了温杯、放茶叶,接下来是冲水。小芽芽站在孙悟空手背上,指挥他举高热水壶:“高…… 高一点!水流要急,才能冲开茶叶!” 孙悟空把热水壶举得老高,热水 “哗啦啦” 冲进盖碗,茶叶在碗里翻着跟头,像在跳 “茶舞”,可水流太急,还是溅出了几滴,正好落在小芽芽的花苞上,吓得它赶紧蹦开,花瓣上还沾着水珠,像颗小珍珠。
“盖…… 盖盖子!等三分钟!” 小芽芽赶紧提醒,孙悟空手忙脚乱地盖好盖子,眼睛盯着盖碗一动不动,连眨眼都舍不得 —— 生怕错过茶叶变香的瞬间。三分钟一到,他赶紧打开盖子,一股醇厚的茶香飘了出来,连竹屋外的茶农都探头进来问:“谁泡的茶这么香?” 孙悟空得意地举起盖碗,想给大家分茶,结果手没拿稳,茶汤洒了一半,剩下的半碗还溅了小岩岩一身,把它的深褐色绒毛染成了深绿色,像棵 “变色茶树”。
“俺老孙真是……” 孙悟空气得把盖碗放在桌上,刚想跺脚,又怕把竹桌踩坏,只能憋着气。小芽芽却凑过来,尝了一口剩下的茶汤,高兴地 “沙沙” 叫:“好喝!比…… 比上次的茶好喝多了!有铁观音的香,还有点瓷粉的甜!” 唐笙也尝了一口,笑着说:“真的不错!回甘很足,比我泡的还好喝呢!” 孙悟空一听,瞬间忘了刚才的懊恼,得意地叉着腰:“那是!俺老孙学东西最快了!下次肯定能泡出更好喝的茶!”
就在大家围着茶桌喝茶时,大竹急急忙忙跑进来,手里的茶筅还沾着竹丝:“不好了!制茶大赛的场地还没准备好,竹制茶席不够用,王茶农爷爷的竹制茶桌也不够,游客们来了没地方坐!” 唐笙眼睛一亮,突然想起之前在景德镇开 “吃瓜茶馆” 的经历:“不如我们在茶林旁开个‘吃瓜茶馆’吧!用竹屋的空地,摆上竹制茶桌,既能给游客提供喝茶的地方,还能帮茶灵们宣传制茶大赛,顺便卖卖你们的茶叶和竹制品!”
大竹一听,眼睛都亮了,竹节纹理都跟着亮了几分:“真…… 真的可以吗?那太好了!我这就去砍竹子做茶桌!” 说着就要往外跑,孙悟空赶紧拦住他:“别去砍竹子!俺老孙有办法!” 他掏出金箍棒,“嗖” 地变长,在竹屋旁的空地上画了个圈,然后念了句咒语,金箍棒泛出金光 —— 没一会儿,十几张竹制茶桌和几十把竹椅就出现在空地上,桌腿还刻着茶芽纹,椅背上缠着细竹丝,像精心打造的一样。
小芽芽和其他茶灵们都看呆了,小岩岩还用叶片手摸了摸竹桌,“沙沙” 地说:“这…… 这比王茶农爷爷做的还好看!” 大竹也凑过来,用茶筅敲了敲竹桌,“笃笃” 声清脆响亮:“是好竹子!比我找的千年毛竹还结实!孙大圣,你真厉害!” 孙悟空得意地晃着尾巴,尾巴上的瓷粉还沾在竹桌上,像撒了把白花花的糖。
接下来就是布置茶馆了。唐笙和小芽芽负责挂灯笼 —— 灯笼是竹篾编的,外面糊着茶叶压制的纸,上面印着茶灵和竹神的图案,是小白白用茶汁画的,虽然歪歪扭扭,却格外可爱。小芽芽还在灯笼上贴了茶香符,一到晚上,灯笼就会泛淡绿光,像茶林里的萤火虫。
二郎神和大竹负责摆茶具 —— 他们把王茶农爷爷的紫砂壶、盖碗都摆到竹桌上,每个茶杯旁都放着片干茶叶,是小岩岩特意挑选的,叶片完整,还带着茶香。大竹还在每张桌上放了个竹制茶筅,说是让游客们体验搅茶沫,结果他手劲太大,把茶筅放在桌上时,差点把桌子戳个洞,吓得二郎神赶紧用天眼检查桌腿,生怕竹桌被弄坏。
孙悟空则负责 “装饰”—— 他把金箍棒变成迷你版,插在茶馆门口当 “旗杆”,还在上面挂了块竹制招牌,上面写着 “吃瓜茶馆?安溪分店”,是唐笙用茶汁写的,字里行间都透着茶香。他还想在招牌旁挂串鱼干,结果被小芽芽拦住:“鱼干…… 鱼干会把茶香盖住的!要挂茶叶!” 孙悟空只好把鱼干收起来,换成了串干茶叶,风一吹,茶叶 “沙沙” 响,像在唱歌。
小银鱼精晶晶和亮亮也来帮忙,它们从昌江带来了些清水,倒进竹制的茶桶里,说是给游客们泡茶用。晶晶还在茶桶旁游来游去,用尾巴拍打着水面,像在 “表演”;亮亮则绕着茶馆游了一圈,尾鳍划出的水纹泛着银光,像给茶馆 “围” 了条银带子。
第二天清晨,“吃瓜茶馆” 正式开业。刚一开门,就吸引了不少游客 —— 有的是来参加制茶大赛的茶农,有的是来茶林游玩的旅人,还有的是听说这里有会泡茶的茶灵,特意来凑热闹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