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饲养冰蚕必须具备恒温的低温空间,这是饲养的关键,若无此条件,便无法大量饲养。有些弟子虽持有空间法宝,但大多空间狭小。要知道,空间法宝在修真界价格昂贵,常见的储物戒,内部空间一两丈方圆,便需一两万灵石,一个储物袋也得一两千灵石。储物戒、储物袋,其中不能随意换气,所以不能长期放活物,很容易憋死。像“小自在珠”这般空间达十几丈的空间法宝,售价高达上百万灵石,而“大自在珠”,空间约一百丈左右,价格更是飙升至七八百万灵石。如此高昂的成本,使得用空间法宝饲养冰蚕极为奢侈。所以,众多弟子中饲养冰蚕的人并不多,饲养冰蚕并不能带来实力的大幅提升,而且琐事还不少,还得种植灵桑树,牵扯精力。即便饲养,也不过是用灵兽袋养寥寥几只罢了。
柳诗瑶在冰蚕丝织造术上堪称技艺卓绝,造诣高深。她出身的太一门,在修真界久负盛名,尤以制衣与绣艺称奇,承接皇家、官方及各大门派的海量织造、制衣生意,于该领域独占鳌头。
然而,玄渊古宗相对封闭,冰蚕丝产出稀少,远不能满足柳诗瑶对材料的需求。其精湛的织造与绣艺,因材料匮乏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故而,柳诗瑶向江林学习傀儡术,欲在修真技艺上另辟蹊径。
江林对柳诗瑶的处境略有了解。柳诗瑶住处摆放着织机、绣架等织造设备,二人在交流中,每次江林讲完傀儡术,便会向柳诗瑶请教织造工艺,相互学习。江林还常亲至柳诗瑶住处,摆弄织机,研究其原理,设计傀儡织机的构想也在他脑海中逐步成型。
随着构想逐渐成型,江林与柳诗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江林凭借对傀儡术的深刻理解,精心绘制着傀儡织机的草图,每一处机关、每一道符文的设计都反复斟酌,力求精准无误。柳诗瑶看着江林专注的侧脸,心中不禁泛起丝丝涟漪。她从未见过谁在技艺钻研上如此投入,那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一次皱眉、每一次凝神,都让她感受到江林对这件事的用心。柳诗瑶暗自思忖,江林做事如此专注细心,思考又这般全面,无论是对傀儡术的把握,还是对整个织机设计的统筹,都考虑得面面俱到,实在令人钦佩。
在材料的选择上,他们颇费了一番心思。为保证傀儡织机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江林选用了坚固且能良好传导灵力的寒晶铁作为主要框架材料。而柳诗瑶则挑选了质地温润、不易损伤冰蚕丝的蛇纹玉部件用于关键节点。二人齐心协力,将各种材料切割、打磨、拼接,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容不得半点差错。
经过数日废寝忘食的努力,傀儡织机的雏形终于呈现在眼前。当江林将灵石镶嵌其中,启动机关的那一刻,傀儡的手臂缓缓抬起,带动着织梭开始穿梭。然而,初始的运行并不顺利,织梭的速度时快时慢,冰蚕丝在织造过程中出现了缠绕、断裂的情况。看着这并不理想的状况,江林和柳诗瑶并未气馁,他们深知,一项伟大的创新往往伴随着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
江林当即运转“天目神通”,目光如炬般审视着傀儡织机。在此神通之下,织机内部的灵力流动与机械运转细节无所遁形。他很快发现,灵力在传输至傀儡驱动织梭的关键部位时,出现了紊乱导致织梭动力不足,进而使得冰蚕丝出现缠绕和断裂。
柳诗瑶在一旁紧张地看着,见江林神色凝重,忙问道:“江师弟,是哪里出了问题?”江林指着关键符文线路,说道:“这里的符文布局的问题,与傀儡的机械契合度不够,灵力无法顺畅稳定地供应。”
柳诗瑶看着江林迅速分析出问题所在,心中的钦佩之情更甚。她心想,这般复杂的问题,江林竟能如此迅速且准确地找到症结,他的洞察力和对技艺的理解实在超乎常人。而且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着冷静和专注,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这份沉稳和睿智,怎能不让人倾心。
二人迅速商讨解决方案,决定对符文线路进行重新刻画与调整。江林小心翼翼地擦去原有的符文,重新绘制更贴合机械结构的符文。柳诗瑶则在一旁协助,递上各类绘制符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并依据自己对织造节奏的把握,为江林提供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柳诗瑶近距离观察着江林,看着他专注地绘制符文,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万物都无法干扰他。她不禁有些失神,心中满是对江林的欣赏与倾慕,暗暗想着,能与这样的人一同钻研技艺,实乃人生幸事。
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工作,符文重新绘制完成。再次启动傀儡织机,织梭的运行果然平稳了许多,冰蚕丝也能较为顺畅地穿梭。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织造出来的布匹在纹理和密度上并不均匀,这显然无法满足高品质冰蚕丝绸缎的要求。
柳诗瑶轻抚着织造出来的绸缎,秀眉微蹙,说道:“这绸缎的纹理和密度不一致,恐怕是傀儡在打纬力度上没有把握好分寸。”江林点头表示认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