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落谷的清晨,四界协同指挥中心的 “绿色文旅经验共享平台” 刚上线,便收到多条小众观光区的求助信息:玄门偏远山区的 “本源茶园研学基地” 因缺乏生态修复技术,茶园周边绿化率仅 22%,达不到绿色文旅申报的基础要求;天蛊湿地的 “星光荷园观光区” 虽有独特的湿地景观,却因不懂如何设计文旅体验项目,游客满意度仅 75%,远低于示范单位 90% 以上的水平;幽冥峡谷的 “魂息果树采摘园” 因资金不足,无法购买文旅绿色保险,且缺乏智能监控设备,游客违规采摘导致的果树损坏率高达 15%。距离首批绿色文旅示范单位授牌仅一个月,经验复制过程中暴露出的 “技术壁垒、设计短板、资金短缺” 问题,成为小众观光区融入跨域文旅生态的主要障碍。今天,四界将启动 “绿色文旅帮扶计划”,组织示范单位与小众观光区结对,同时设立 “小众观光区专项扶持基金”,推动跨域文旅全域均衡发展。
“小光斑,携带示范单位经验数据包与文旅检测套件,随帮扶工作组前往玄门‘本源茶园研学基地’!” 灵汐将包含雾林洼地生态修复方案、星湖盆地文旅体验设计案例的数据包交给小光斑。工作组抵达茶园时,基地负责人正对着泛黄的茶树叶发愁:“周边山坡土壤贫瘠,种了三次树苗都没活,绿化率一直上不去,游客来了也觉得环境不好,留不住人。” 小光斑立刻用生态指标检测仪分析土壤状况(有机质含量 1.2%,低于茶园适宜的 2%;PH 值 5.0,偏酸性),随后调取雾林洼地的生态修复经验 —— 雾林洼地通过 “魂息有机肥改良土壤 + 固氮植物套种” 的方式,将绿化率从 25% 提升至 30%。小光斑建议茶园采用 “本源有机肥 + 紫云英套种” 的适配方案:用玄门盛产的本源能量发酵农家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茶园周边种植紫云英,既能固氮改善土壤,又能形成紫色花海景观,增加观赏性。同时,它协助对接示范单位资源,邀请雾林洼地的生态修复专家远程指导,制定详细的土壤改良时间表。
上午 10 点,四界绿色文旅帮扶推进会在线上召开,示范单位代表、小众观光区负责人、技术专家参会。会上正式公布 “结对帮扶机制”:5 家示范单位各结对 2-3 家小众观光区,从技术、设计、运营三方面提供精准帮扶 —— 青山平原冰雪研学基地帮扶 “本源茶园” 等 2 家研学类观光区,分享冬季项目运营与研学课程设计经验;星湖盆地水乡稻作文化园帮扶 “星光荷园” 等 3 家景观类观光区,传授体验项目设计与游客流量管理技巧;雾林洼地魂息油菜观光带帮扶 “魂息果树采摘园” 等 2 家生态类观光区,提供生态修复与绿色保险投保指导。同时,“小众观光区专项扶持基金” 首批 300 万魂晶资金发放,重点支持生态设施升级、智能设备采购、保险费用补贴。小光斑被任命为 “帮扶效果监督员”,负责跟踪帮扶进度,评估资金使用效益。
在 “技术帮扶” 方面,示范单位与小众观光区建立 “远程技术会诊” 机制,每周开展一次线上指导。玄门 “本源茶园” 在青山平原基地的指导下,不仅落实了土壤改良方案,还引入 “本源能量灌溉系统”—— 利用本源能量调节水温,使茶园灌溉水温度稳定在 18℃,契合茶树生长需求,茶叶品质提升 15%,周边绿化率也在三个月内从 22% 提升至 27%。小光斑协助监测技术效果:它用生态指标检测仪定期检测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从 1.2% 升至 1.8%)、树苗成活率(从原来的 30% 提升至 80%),确认技术方案适配性良好。天蛊 “星光荷园” 则在星湖盆地基地的指导下,优化了湿地景观布局,增设 “星光荷灯夜游” 项目 —— 在荷塘中放置星光感应灯,夜晚点亮后与荷花、湿地景观形成独特夜景,同时设计 “荷茶制作体验”“湿地生态科普” 等互动项目,游客满意度从 75% 提升至 88%。小光斑参与体验项目测试,通过文旅体验评估仪收集游客反馈,发现 “荷茶制作” 项目的参与度最高,建议荷园增加该项目的场次,进一步提升体验感。
“资金帮扶” 的落地则解决了小众观光区的燃眉之急。幽冥 “魂息果树采摘园” 获得 20 万魂晶补贴后,首先购买了文旅绿色保险,覆盖果树损坏、游客意外等风险,同时采购 10 台 “魂息智能监控设备”,安装在采摘园关键区域,实时监测游客行为,游客违规采摘率从 15% 降至 5%。小光斑协助审核资金使用情况:它核对保险保单(投保覆盖率 100%)、设备采购清单(10 台监控设备,单价 1.2 万魂晶),确认资金全部用于绿色发展,且设备安装后运行正常,有效降低了运营风险。玄门另一处小众观光区 “山地杂粮种植体验园” 获得 15 万魂晶补贴,用于建设 “杂粮加工体验工坊”,游客可亲手将杂粮磨成粉、制成糕点,带动杂粮销售额增长 40%,实现 “文旅 + 农业” 的联动增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