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校园初遇李萌
十二月的北京飘起了细碎的雪花,春风中学的校园里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韦七刚送王一笛到学校门口,就被传达室的大爷叫住:“韦老师,您等一下,高三(3)班的李萌老师找您,让您到她办公室去一趟。”
韦七心里有些疑惑 —— 他虽然给乔英子、王一笛和黄芷陶补课,但很少跟学校的老师直接接触,不知道李萌老师找他有什么事。他点点头,接过传达室大爷递来的访客登记本,朝着教学楼走去。
高三(3)班的办公室里,李萌正坐在办公桌前批改月考卷子,桌上堆着厚厚的作业本和成绩单。作为高三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她对班里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格外上心,尤其是最近几次月考,乔英子的数学成绩从波动不定到稳定在班级前十,黄芷陶的物理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就连之前总在及格线徘徊的王一笛,英语成绩也进步显着。她特意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三个孩子都在跟着一位叫韦七的校外老师补课,于是决定找他聊聊,看看能不能借鉴一些教学方法。
“李老师您好,我是韦七。” 韦七敲了敲门,走进办公室。
李萌抬起头,放下手里的红笔,笑着站起身:“韦老师,快请坐!我早就想找您聊聊了,这几个月辛苦您了,英子、芷陶和笛笛的成绩进步都特别大。” 她给韦七倒了杯热水,“尤其是英子,以前数学总是忽高忽低,现在不仅成绩稳定了,上课回答问题也比以前积极多了,还经常跟同学分享解题思路。”
韦七接过水杯,心里松了口气,原来李萌老师是为了学生的成绩找他。他笑着说:“其实主要还是孩子们自己努力,我只是根据她们的兴趣,帮她们找了些适合的学习方法。”
“您太谦虚了。” 李萌拿出三个孩子的成绩单,指着上面的进步曲线,“我教了这么多年书,很清楚要让学生在高三这个关键时期快速进步有多难,尤其是像笛笛这样偏科严重的艺考生,还有英子这样对数学有点抵触的孩子。您能让她们主动学习,甚至爱上学习,肯定有独到的教学方法,能不能跟我分享一下?”
提到教学方法,韦七打开了话匣子:“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结合每个孩子的兴趣点设计教学内容。比如王一笛想考北电表演系,我就把英语学习和剧本台词结合起来,让她在练口语、记语法的同时,还能积累表演素材;乔英子喜欢天文,我就把数学里的函数、解析几何和行星轨道、星系结构结合起来,让她觉得学习数学能帮她更好地理解天文知识;黄芷陶性格比较腼腆,对抽象的物理概念不太敏感,我就用生活里的场景类比,比如用‘苹果沿斜面下滑’讲解力学平衡,让她更容易理解。”
李萌听得格外认真,还拿出笔记本记录:“您这个‘兴趣结合教学法’确实很有道理!我们在学校上课,因为学生多,很难做到针对每个孩子的兴趣设计教学,导致有些孩子觉得学习枯燥,慢慢就失去了兴趣。您这样因材施教,难怪孩子们进步这么快。” 她忽然想起班里还有几个偏科的学生,比如方一凡的数学、季杨杨的英语,要是能借鉴韦七的方法,说不定也能帮到他们。
“其实在学校也能尝试一些小方法。” 韦七提议,“比如上课的时候,偶尔举一些跟学生兴趣相关的例子。像方一凡喜欢摄影,讲几何的时候可以跟他聊‘镜头构图的比例’;季杨杨喜欢赛车,讲物理的时候可以跟他聊‘汽车的受力分析’,这样能让他们觉得学习知识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就有兴趣了。”
李萌眼前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方一凡上次还在班里展示过他拍的照片,构图特别好;季杨杨说起赛车来也头头是道。下次上课我试试您说的方法,看看效果怎么样。” 她又想起一件事,“对了,下个月学校要举办‘高三学习经验分享会’,想请您来给学生和家长们讲讲‘个性化学习方法’,您看方便吗?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的偏科、厌学问题发愁,要是能听到您的分享,肯定能帮到他们。”
韦七犹豫了一下,他平时很少在很多人面前演讲,但想到能帮到更多学生和家长,还是点头答应:“没问题,我可以准备一份 PPT,结合英子、芷陶和笛笛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学习方案。”
“太好了!” 李萌高兴地说,“我这就跟学校报备,到时候提前跟您沟通分享会的流程。”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教学细节,从高三的复习计划聊到如何调整学生的考试心态。韦七发现,李萌虽然看起来严肃,但其实特别关心学生,不仅熟悉每个孩子的成绩情况,还了解他们的性格和兴趣,难怪能成为学生信赖的班主任。
离开办公室时,上课铃刚好响起。韦七走出教学楼,看到乔英子、王一笛和黄芷陶正在操场的雪地里堆雪人,看到他后,兴奋地朝他挥手:“韦老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