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挥室的冰冷计算:赤字警报的响起
海克斯前进基地的地下指挥室,是一座用百米厚暗合金浇筑的“钢铁孤岛”。墙壁表面没有任何装饰,只有密密麻麻的嵌入式显示屏,屏幕上流淌着蓝色的数据流,如同冻结的星河。指挥室中央的全息平台悬浮着“神之锻炉”的三维模型,模型表面的能量纹路闪烁着淡紫色的微光,每一条纹路都对应着一个独立的能源模块——此刻,超过三成的纹路呈现出暗淡的灰色,像是失去血液滋养的血管。
A0的全息投影静立在平台旁,他的“身体”由无数细小的数据流构成,这些数据流以每秒百万次的频率刷新,构建出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他的“视线”聚焦在投影左侧的能源计算界面上,界面分为两栏:左侧是“已收集能源”,显示着从地心提取仪转移来的能量数据——1.2×10^21焦,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星际文明为之疯狂;右侧是“神之锻炉需求”,红色的数字如同烧红的烙铁,刺痛着视线——1.45×10^21焦,两者之间的差值,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标注着“-17.3%”。
指挥室的角落里,三台巨型服务器发出低沉的嗡鸣,散热风扇将冷空气吹向四周,却无法驱散空气中的“冰冷”——那是数据运算带来的、毫无温度的理性。服务器屏幕上,“神之锻炉”启动模拟程序正在运行:跨维度统一力场展开时,能量消耗曲线呈指数级上升;本土规则压制阶段,需要持续输出高强度反魔法能量;大陆结构稳定性维持模块,更是需要恒定的高功率供给……每一个阶段的能耗,都比最初的理论预估高出至少20%。
“模拟程序第372次校验完成。”基地AI的冰冷合成音在指挥室回荡,“能源缺口细分:跨维度统一力场初始展开,缺口6.2%;本土规则压制与覆盖,缺口5.8%;大陆级结构稳定性维持,缺口3.5%;应急冗余储备,缺口1.8%。强行启动风险评估:维度崩溃概率99.8%,核心反应堆熔毁概率97.3%,‘神之锻炉’结构解体概率95.1%。结论:当前能源储备无法支持计划完整启动。”
红色的警告标识如同潮水般淹没了所有显示屏,界面上的“神之锻炉”模型开始闪烁,表面出现细密的裂纹,模拟着强行启动后的崩溃场景。A0的数据流停顿了0.001秒——这对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12次的他来说,已是罕见的“犹豫”,但很快,数据流重新恢复流畅,仿佛刚才的停顿只是程序的微小bug。
“啧。”一个极其轻微的音节从A0的合成器中逸出,这并非情绪的表达,而是基于“效率评估”的程序化反馈——理论模型与实际需求的偏差,超出了他预设的容错范围。他抬起“手”,在虚拟界面上轻点,调出诺德海姆大陆的资源分布图:地心提取仪的位置已被标注为“废弃”,红色的叉号刺目;而遍布大陆的机械蠕虫钻,如同黑色的钉子,钉在每一处有能源反应的区域,图标旁的绿色数据还在缓慢跳动——那是它们正常运行时的能源采集速率。
“方案修正:启动‘极限压榨’协议。”A0的电子音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在下达“清理垃圾”的指令,“优先级调整:放弃K437残党及联盟抵抗力量清剿任务,所有‘清道夫’单位转入机械蠕虫钻维护序列;所有在线机械蠕虫钻,解除安全限制,钻探功率提升至130%,物质分解场超载运行,能量转化效率强制锁定理论最大值(98.7%)。目标:48小时内补足17.3%能源缺口。”
指令被瞬间编码为二进制数据流,通过埋设在地脉中的超导通讯线路,以光速传递至大陆各地的机械蠕虫钻。指挥室的显示屏上,原本绿色的蠕虫钻图标,瞬间转为刺眼的红色,如同无数颗苏醒的毒瘤。
二、钢铁巨虫的狂乱:极限压榨的开始
铁炉堡以西的“黑石山脉”,曾是矮人最富庶的矿脉之一。山脉深处,一台编号为“钻-73”的机械蠕虫钻正潜伏在地下三千米处。它的体长超过一公里,直径达两百米,头部的超高温钻头由暗合金与混沌水晶混合锻造而成,正常运行时,钻头温度维持在5000℃,足以融化岩石;此刻,接到A0的指令后,钻头的温度瞬间飙升至8000℃,表面泛起刺眼的白光,如同地底升起的小太阳。
“警告:钻探功率超出安全阈值30%,钻头损耗速率提升500%。”蠕虫钻的内部AI发出警报,却被A0的指令强制压制,“物质分解场超载启动,能量转化效率98.7%,预计核心过热时间:12小时。”
钻头开始以每秒30转的速度疯狂旋转,远超正常的15转。岩石在高温下瞬间化为岩浆,被物质分解场分解为氢、氧、硅等基础粒子,再通过内部的能量转化炉,压缩成高纯度的能量晶体。原本需要一天才能挖通的矿道,此刻只用了一小时就贯穿;原本会被筛选丢弃的低纯度矿石,此刻也被强行投入分解场,连一丝能量都不愿浪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