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穿着统一的蓝灰色劳动布制服,背着背包,提着网兜行李,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豪情。送行的师友们挥手告别,嘱咐声、鼓励声、笑声此起彼伏。
213宿舍六人互相帮着把行李扔上车厢。王卫国动作利索,第一个爬上车,然后回身把其他人拉上去。卡车车厢里铺着稻草,大家挨挨挤挤地坐下。
“兄弟们!咱们班这次可是集体出征!不能给班级丢脸!”王卫国大声鼓劲。
“必须的!让水利系的看看,咱们机械系的也不孬!”汪传志响应道。
吴国华推了推眼镜,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轻声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真是要行‘万里路’,参与国家建设了。”
任长空和陈志国话不多,但眼神里也充满了期待和一丝紧张。
吕辰坐在靠近车尾的地方,看着逐渐远去的京城轮廓,心中感慨又期待。
卡车一路向北,颠簸前行,城市的景象逐渐被广阔的田野取代。
秋收已过,大地显得有些空旷,偶尔能看到田地里堆积的秸秆和正在劳作的农人。
越往北走,地势渐渐起伏,燕山山脉的轮廓在远处隐约可见。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车队终于抵达了密云水库建设工地。
眼前的景象瞬间震撼了所有初来的学子。
那是一片无比宏大的场面,整个山川都被动员了起来。远远近近,红旗插满了每一个山头、每一段坝基,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巨大的标语牌耸立各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苦战一冬春,根治潮白河!”“为社会主义建设流大汗、出大力!”
数不清的人影在工地上忙碌着,如同蚁群般密集而有序。
挑土的队伍排成长龙,喊着号子,快步如飞;打夯的工人齐心协力,石夯起落,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咚!咚!”声;推着小推车的民工穿梭不息,车轮碾过临时道路,扬起阵阵尘土。远处,爆破声偶尔传来,山体随之腾起烟雾。
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激昂的乐曲和劳动竞赛的捷报,混合着各种机械的轰鸣、人喊马嘶,形成一曲震天动地、雄浑磅礴的劳动交响乐。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汗水、柴油和石灰混合的独特气味。
同学们都被这浩大的场面惊呆了,先前车上的嬉笑喧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肃然起敬和心潮澎湃。
“我的老天爷,这,这得有多少人啊?”任长空张大了嘴巴,喃喃道。
“听说动员了京津冀几十万人呢!”吴国华扶了扶眼镜,努力想看清更远处的景象。
王卫国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才是干大事的样子!够劲!”
就连平时最爱抱怨的汪传志也忘了吐槽,只是愣愣地看着:“俺滴娘诶,这比我们鞍钢大会战场面还大……”
陈志国默默地看着,黝黑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吕辰也被深深震撼了,他敢保证,前世今生,哪怕在电视上,他从未见过如此浩大的劳动场面。这是人力改造自然的奇观,充满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理想主义、集体力量和某种近乎悲壮的奋斗精神。
它宏大,粗糙,甚至有些野蛮,却充满了惊人的生命力。他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这宏大历史图卷中的一个小点。
各系的带队老师迅速整队,与工地指挥部进行交接。
清华大学的师生被划分到不同的工区、承担不同的任务。5803班的同学很快被各自小组的负责人领走。
吕辰和另外几个不同系的同学,被一位胳膊上戴着“宣传组”红袖标的高年级师兄带到了位于半山腰一处相对平坦的地方,宣传组驻地。
这里搭着几个帐篷,摆放着几张简易桌凳,桌子上有油印机、钢板、蜡纸、成摞的纸张和墨水毛笔,高音喇叭的线路也从这里接出。
“同学们,欢迎来到密云水库建设工地宣传报道组!我是组长,水利系五年级的孙为民。”师兄孙为民语速很快,充满干劲,“我们的任务很明确:紧跟工程进展,深入劳动一线,发掘先进典型,报道好人好事,编写战地快报,录制广播稿件,用我们的笔和声音,为水库建设加油鼓劲!大家要有吃苦的准备,也要有敏锐的眼光!现在,我简单分一下工……”
吕辰被分配负责采访和撰写机械修理、工具革新以及附近几个民工团的先进事迹。
听到“民工团”三个字,他心里一动。
最初几天,吕辰严格按照宣传组的安排,每天背着帆布包,里面装着笔记本、钢笔和水壶,奔波在各个工段。
他采访了工具维修站的工人师傅;记录了土方计算组的同学如何精确核算,节约每一分人力物力;也写下了许多普通民工冒着严寒、挥汗如雨的感人片段。
他工作积极,交稿及时,文笔流畅,很快得到了组长孙为民的认可。
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观察者的清醒,不过度突出个人,报道扎实平实。
同时,他也在默默观察和记忆工地的管理模式:各工区的分布、民工团的编制和驻地位置、请假审批的流程、巡查的规律……
晚上,同学们回到集体居住的工棚。那是由苇席和木桩搭成的简易窝棚,地上铺着厚厚的稻草,几十人挤在一起。
虽然条件艰苦,但年轻人挤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
大家分享着白天的见闻,感叹劳动的艰辛与光荣,唱着歌,互相敲打着酸痛的肩膀。
王卫国是绝对的体力担当,还常常帮其他同学打洗脚水。这种集体生活,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他一边适应着工地的节奏,一边在心里默默规划着。几天下来,他已经摸清了大概:潮河工区的主要民工团来自密云、怀柔、顺义等周边区县。
他向一位工地指挥部的文书打听:“同志,您知道白杨村来的民工在哪个团吗?我有个远房亲戚好像也来了。”
文书翻了翻名册,指了指一个方向:“白杨村?哦,属于潮河民工团三大队,他们驻地好像在坝基东面那片河滩地附近。”
吕辰心中暗喜,方向确定了。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