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显然对他的保证持怀疑态度。
吴国华慢悠悠地说:“传志,据我所知,你写实验报告都能写出‘这铁疙瘩终于听话了’这种话,写交流信,能行吗?”
“就是!别一上来就跟人家称兄道弟,讨论怎么跟机器‘磕到底’!”陈志国也难得地补了一刀。
汪传志被兄弟们挤兑得面红耳赤,赌咒发誓自己绝对不会乱写。
吕辰见他确实心急,便叹了口气:“这样吧,信呢,让晓娥帮你送也无妨。但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显示你的诚意,你现在就把要写的大概内容,跟我们说说。大家帮你参详参详,看看有没有需要……‘优化’的地方。”
汪传志犹豫了一下,但在众人“不说就不帮送”的“威胁”下,只好硬着头皮,磕磕绊绊地表达了要写的内容。
果然,如大家所料,虽然极力想文雅,但还是不免夹杂了些“一起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之类在他自己看来很真诚,但在旁人听来却直白又笨拙的句子。
兄弟们听得忍俊不禁,又开始七嘴八舌地给他出主意。
王卫国直接建议:“别整那些虚的,就直接说欣赏对方,希望做朋友,共同学习!”
吴国华则从文学角度建议引用一两句恰当的诗词,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的,但立刻被大家以“耍流氓”否决。
吕辰陈志国则强调:“重点是真诚和尊重,语气要平和,多问问对方喜欢什么书,对什么话题感兴趣,显得你是在真心想了解她这个人。”
任长空也小声建议:“我觉得……多说点实在的,少说点星星月亮……”
在兄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指导”和“监督”下,汪传志哭丧着脸,将这封被众人强行“优化”的、以交流学习和进步思想为主的“革命友谊信”,当着大家面重新抄录了下来。
这场关于“送信”的热闹讨论刚告一段落,何雨柱就推着自行车下班回来了。
“聊什么呢这么热闹?老远就听见你们嚷嚷了!”何雨柱一边脱下外套,一边笑着走进书房。
“柱子哥,你回来得正好!”汪传志仿佛看到了救星,赶紧转移话题,“我们正等着你的羊肉锅子和油焖大虾呢!”
何雨柱大手一挥:“等着!马上就好!今天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陈雪茹脸带笑意、补充了一句:“调料我都给你备好了,可别又说我私藏。”
何雨柱嘿嘿一笑,系上围裙,便钻进了厨房。
不一会儿,厨房里就传来了令人垂涎的香味。
陈雪茹安顿好小念青,也过来帮忙摆桌子。
很快,一张大圆桌就在正堂支了起来,上面摆满了何雨柱的杰作:中间是一个热气腾腾、汤汁奶白的羊肉锅子,周围环绕着红亮诱人的油焖大虾、清爽的醋溜白菜、香煎豆腐、还有一大盆撒了香菜的羊杂汤。
主食是陈婶蒸的白面馒头。
一家人连同兄弟们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温馨。
吕辰更是拿出了珍藏的杏花村汾酒,给每个人都倒上了一杯。
就连娄晓娥和小雨水,也象征性地倒了一点甜酒酿。
“来!为我们213宿舍的兄弟们受到表彰,也为咱们即将到来的新年,干杯!”吕辰作为主人,率先举杯。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也撞碎了冬夜的寒冷。
美酒佳肴当前,气氛更加热烈。
大家一边品尝着何雨柱精湛的厨艺,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
聊技术攻关的艰辛与乐趣,聊校园里的趣闻,聊对未来自动化事业的憧憬。
汪传志因为“送信”大事已托付出去,心情放松,更是活跃,频频举杯。
几杯酒下肚,汪传志的酒劲和表现欲一起上来了。
他端着酒杯,站了起来,大声道:“晓娥同学!你帮我这么大忙,我汪传志必须表示表示!我要给你表演个才艺!感谢你!”
娄晓娥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逗笑了,连忙说:“传志同学,你太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
“那不行!”汪传志一摆手,脸膛红扑扑的,“我跟你讲,晓娥同学,你别看我这样,我可是我们鞍山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尤其是一手大秧歌,那可是迷倒了不知道多少大姑娘小媳妇!今天,我就给大家露一手!”
众人一听,都来了兴趣,纷纷起哄叫好。
只有吕辰和了解他的兄弟们扶额苦笑,知道这家伙又要开始“耍宝”了。
汪传志说干就干,找陈雪茹借来一块颜色鲜艳的手帕,又对吕辰喊道:“辰子!快来!给我伴奏!要带劲儿的!”
吕辰拗不过他,只好取来琵琶,无奈地笑了笑,指尖拨动琴弦,一段欢快、泼辣、带着浓郁东北风情的曲调便流淌了出来。
嘴里还哼着《大姑娘美来大姑娘浪》的调调!
随着这欢快的节奏,汪传志把手帕往肩头一甩,腰一扭,脚下一跺,还真就踩着点子扭起了大秧歌!他个子高大,平时行动虎虎生风,此刻扭起秧歌来,竟然透着一种别样的“妖娆”,手帕在他手里甩得呼呼生风,表情投入而夸张,挤眉弄眼,把那种东北秧歌特有的诙谐、热情和乡土气息演绎得……淋漓尽致,却又令人捧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