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和儿子周康王时期,国家治理得不错,“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算是周朝的黄金时代。不过好景不长,到了周昭王时期,这哥们喜欢打仗,跑去攻打楚国,结果“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连尸骨都没找回来,算是给周朝的“下坡路”开了个头。
周厉王是个出名的昏君,他重用奸臣,垄断山林川泽的收益,老百姓骂他几句,他就派特务监听,谁敢乱说话就杀头。大臣召公劝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周厉王不听,最后老百姓忍无可忍,发动“国人暴动”,把他赶跑了,这就是“共和行政”的由来。《周本纪》里记载“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可见当时的气氛有多压抑。
周宣王继位后,总算有点起色,“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称“宣王中兴”。但他晚年犯了个致命错误,干涉鲁国内政,废长立幼,让诸侯们对周朝产生了怀疑,“自是后,诸侯多畔王命”。
到了周幽王时期,这哥们把“作死”玩成了艺术。他宠爱褒姒,这美女不爱笑,幽王就想了个馊主意:点燃烽火台,骗诸侯带兵来救。诸侯们气喘吁吁跑来,发现啥事儿没有,褒姒居然笑了。幽王一看这招管用,玩了好几次,最后犬戎真的打来了,他再点燃烽火,没人理他了。结果都城被攻破,幽王被杀,褒姒被抢走,西周就这么亡了。《周本纪》里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这故事简直是“狼来了”的古代版。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历史进入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时期。这时候的周天子,慢慢成了摆设,“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虽然还挂着“天下共主”的名头,但没人真把他当回事。到了周赧王时期,秦国已经强大到没边了,他想联合诸侯抗秦,结果没人响应,最后还欠了一屁股债,躲到高台上不敢下来,留下个“债台高筑”的成语。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人灭了东周,周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从后稷种地到赧王亡国,周朝前后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它既有周公制礼的辉煌,也有烽火戏诸侯的荒唐;既有成康之治的安定,也有战国纷争的混乱。就像一个大家族,创业时兢兢业业,守业时磕磕绊绊,最后还是没逃过富不过N代的魔咒。
回头看看周朝的故事,你会发现历史真的很有意思:每个王朝兴起时都差不多——领导人英明神武,老百姓安居乐业;可到了后期也都差不多——领导人荒淫无道,老百姓揭竿而起。难怪古人说以史为鉴,可惜真正听进去的没几个。或许,这就是人性吧。
参考《周本纪》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