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翔的计策还没实施,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李克用病死了,他的儿子李存勖继承了河东节度使的职位。李存勖比他老爹还狠,不仅勇猛善战,还很有谋略。他一上台,就把目标对准了后梁。
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李存勖率领大军进攻魏州。魏州是后梁的经济重地,朱友贞不敢怠慢,派大将刘鄩率军去抵挡。刘鄩是后梁的名将,很会用兵,一开始还能跟李存勖打个平手。可朱友贞却在后面瞎指挥,每天都派人催促刘鄩进军。刘鄩没办法,只好冒险出战,结果中了李存勖的埋伏,全军覆没。
《旧五代史·末帝纪》里记载了这场战役的惨状:“鄩军大败,死者万余人,委弃兵仗器械不可胜计。”意思是刘鄩的军队大败,死了一万多人,丢弃的兵器和装备多得数不清。
魏州失守后,后梁的处境越来越难。李存勖占领魏州后,又接连攻克了澶州、相州等地,一步步逼近汴梁。朱友贞每天都能收到坏消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他开始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打骂大臣,有时候还会把怒气撒在宫女太监身上。
有次,朱友贞听说李存勖又攻克了一座城池,气得把龙案上的茶杯都摔了,对着大臣们吼道:“朕养你们这群饭桶有什么用?连一个李存勖都打不过!”大臣们吓得跪在地上,不敢抬头。敬翔看着朱友贞,心里很着急,他说:“陛下,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咱们得赶紧招募士兵,整顿军备,不然汴梁就危险了!”
可朱友贞根本听不进去。他觉得,后梁之所以打不过李存勖,是因为大臣们不忠心。于是,他开始大肆猜忌大臣,凡是他觉得可疑的人,要么贬官,要么杀头。有个叫王彦章的大将,很会打仗,可因为性格耿直,得罪了朱友贞身边的小人,被朱友贞罢了官,闲置在家。就这样,后梁的能臣良将越来越少,剩下的要么是草包,要么是只会拍马屁的小人。
朱友贞不仅要面对李存勖的外部威胁,还要应付朝廷内部的“窝里斗”。
他身边有两个最信任的人:一个是姐夫赵岩,一个是表兄张汉杰。这两个人没什么本事,却很会拍马屁,还特别贪财。他们仗着朱友贞的信任,在朝廷里为非作歹,卖官鬻爵,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有个叫段凝的将领,没什么战功,却给赵岩和张汉杰送了很多钱。赵岩和张汉杰就在朱友贞面前说段凝的好话,把他提拔成了大将,还让他统领后梁的主力军队。大臣们都知道段凝是个草包,纷纷劝朱友贞:“陛下,段凝根本不会打仗,让他统领大军,迟早会出事的!”可朱友贞却听不进去,还说:“赵岩和张汉杰是朕的亲人,他们推荐的人,肯定不会错!”
结果,段凝上任后,不仅没打过一次胜仗,还把军队的军饷贪污了不少。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士气越来越低落。有个士兵在军营里编了首歌:“段凝当大将,军饷全分光。打仗跑最快,不如回家乡。”这首歌很快就在军队里传开了,后梁的军队越来越没战斗力。
除了赵岩和张汉杰,朱友贞身边还有个叫李振的大臣。李振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跟敬翔不和,就经常在朱友贞面前说敬翔的坏话。敬翔是后梁的老臣,一心想挽救后梁,可每次跟朱友贞提建议,都会被李振打断。时间一长,敬翔也心灰意冷,干脆闭门不出,不再管朝廷的事。
内忧外患之下,后梁的国力越来越弱。贞明五年(公元919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了后唐,年号“同光”。李存勖称帝后,更是加快了攻打后梁的步伐,先后攻克了郓州、兖州等地,后梁的领土越来越小。
隆德三年(公元923年),李存勖率领大军,从郓州出发,直逼汴梁。朱友贞得知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他连忙召集大臣们开会,商量对策。可大臣们要么说要投降,要么说要逃跑,根本没人愿意领兵打仗。
这时候,朱友贞想起了被闲置在家的王彦章。他连忙派人去请王彦章,让他担任大将,统领军队抵抗后唐。王彦章是个忠臣,虽然被朱友贞罢了官,但还是答应了。他对朱友贞说:“陛下,给我三天时间,我一定能打败李存勖!”
王彦章上任后,果然很有本事。他率领大军,很快就收复了几个城池,打退了后唐的军队。朱友贞高兴坏了,觉得后梁有救了。可赵岩和张汉杰却嫉妒王彦章的战功,在朱友贞面前说王彦章的坏话,说他拥兵自重,想谋反。
朱友贞本来就疑心病重,听了赵岩和张汉杰的话,又开始怀疑王彦章。他连忙下旨,把王彦章调回汴梁,罢免了他的兵权。王彦章回到汴梁后,看着朱友贞,气得浑身发抖,说:“陛下,你这是自毁长城啊!我走了,谁还能抵挡李存勖的大军?”朱友贞却不耐烦地说:“朕自有安排,你不用管了!”
王彦章被罢免后,后梁再也没人能抵挡李存勖的大军。没过多久,后唐的军队就打到了汴梁城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