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争虎斗起烽烟,逐鹿中原志未迁。
帝业半生如梦幻,英魂千古叹流年。
公元917年,耶律阮出生在契丹的皇族之家,他是辽义宗耶律倍的长子,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孙。自小,耶律阮便在宫廷中接受着严格的教育和训练,契丹男儿尚武的传统,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长得仪表堂堂,身材魁梧壮实,骑射技艺更是精湛非凡,仿佛天生就是为了驰骋沙场而生。不仅如此,耶律阮性格豪爽,为人宽厚,对待身边的人总是真诚友善,还特别喜欢仗义疏财,在众人眼中,他就是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不知不觉间,人心便都向着他聚拢。当时的辽太宗耶律德光,对这个侄子也是疼爱有加,时常将他带在身边,视同己出。
会同九年(公元946年),辽国以晋帝石重贵不肯称臣为由,挥师南下,大举入侵中原。耶律阮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他满怀豪情地跟随在辽太宗身边,踏上了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在这场战争中,耶律阮充分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战场上,他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冲锋在前,手中的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望风而逃。每一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成为了军中的中流砥柱。在契丹大军的猛烈进攻下,后晋的防线迅速崩溃,次年,契丹军顺利攻入后晋国都东京开封府,后晋皇帝石重贵无奈投降,后晋宣告灭亡。
辽太宗在开封宫中,意气风发地改国号为大辽,改元大同。而立下赫赫战功的耶律阮,也因表现出色,被封为永康王,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他在辽国的政治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正当耶律阮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辽太宗在北归途中,突然病逝,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契丹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皇位的继承问题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当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辽太宗的弟弟耶律李胡,另一个则是辽太宗的长子耶律璟。而且,述律太后一直都属意让耶律李胡继承皇位,在她的心中,李胡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耶律阮却有着自己的支持者。那些跟随辽太宗南征北战的将领们,一方面惧怕述律太后再次大开杀戒,另一方面,他们又十分同情耶律阮父亲耶律倍的遭遇。耶律倍本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迫让出皇位,远走他乡。如今,耶律阮作为耶律倍的长子,聪明宽容,又立下了战功,众人觉得他才更有资格登上皇位。于是,他们在镇阳(今河北栾城北),私下里商议,决定拥立耶律阮为帝。
耶律阮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也是犹豫不决。毕竟,这是一件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急忙找来自己的心腹耶律安搏商议对策。耶律安搏的父亲耶律迭里,曾因支持耶律阮的父亲耶律倍即位,被述律太后残忍处死。如今,耶律安搏自然是坚定地站在了耶律阮这一边。他对耶律阮说道:“您聪明睿智,宽厚待人,又是东丹王的长子,这皇位本就该是您的。如今时机难得,若是错过了,恐怕再无机会。您千万要当机立断,切莫错失良机啊!”与此同时,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洼也纷纷表示,若是去请示述律太后,那皇位必定会落入耶律李胡手中,而李胡性情残暴,不得人心,若是他当了皇帝,契丹百姓可就遭殃了。
在众人的劝说下,耶律阮终于下定决心,在辽太宗的灵柩前,正式即位,是为辽世宗。他在即位之时,先是按照礼仪举哀成服,可随后,便迫不及待地改穿吉服,会见群臣,甚至连为太宗服丧的仪式都匆匆略过,营帐内,歌吹之声不绝于耳。述律太后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暴跳如雷,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向疼爱的侄子,竟然敢违抗自己的意愿,私自称帝。盛怒之下,她立刻派遣耶律李胡率领大军,前去攻打耶律阮。
耶律李胡虽然手握重兵,但是他平日里作恶多端,不得军心,士兵们对他早已心怀不满。在与耶律阮的军队交锋时,李胡的士兵们毫无斗志,很快便被打得大败而归。述律太后见李胡战败,更是怒不可遏,她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大军与耶律阮在横河之横渡对峙。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整个契丹都笼罩在一片战争的阴云之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耶律屋质站了出来。他是契丹的重臣,威望极高,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耶律屋质深知,若是双方真的打起来,那契丹必定会元气大伤,百姓也将生灵涂炭。于是,他挺身而出,在双方之间奔走斡旋,极力劝说他们和解。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双方终于达成了横渡之约,述律太后和李胡被迫承认了耶律阮的皇位。耶律阮也因此,暂时稳住了自己的帝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