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对羊羽和林夕提出的,利用新型量子传感技术扫描八角形结构的建议极为重视。他亲自协调,从神工总部紧急调运了一套代号“谛听”的最新一代量子重力梯度仪与深地相干断层扫描系统。这套设备堪称国宝级,其原理并非直接探测物质,而是通过捕捉极微小的时空曲率变化和量子纠缠态在特定场中的干涉模式,来非侵入式地重构地下结构的三维精细图像,甚至能间接反映能量场的分布。它是对常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的终极超越。
设备运抵风域湖基地的过程高度保密,安装调试在绝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由袁老亲自带来的核心工程师团队操作。羊羽和林夕作为项目发起者和风域湖能量特性的最了解者,全程参与。
数日的紧张准备后,扫描在一个月华如水、湖面波澜不惊的深夜进行。为了避免任何可能的干扰,湖面船只禁行,周边区域的电子设备也进行了管制。巨大的、如同数个精密拼接的金属方碑般的探测器传感单元,被小心翼翼地布设在湖面特定坐标,通过超导光纤与基地核心计算阵列连接。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而充满期待。巨大的主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复杂的算法正在将探测器收集到的原始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
“能量场背景稳定,探测器工作正常,量子干涉条纹清晰……开始深度扫描,聚焦目标区域:湖底太极阴眼核心,玛瑙玉脉及八角形结构。”操作工程师沉稳地报告。
屏幕上的三维模型开始从模糊变得清晰。首先呈现的是熟悉的湖底地层结构,色彩代表不同的密度与能量强度。阴眼所在的玛瑙玉脉区域,呈现出一种异常明亮而稳定的暖色调,与周围岩层形成鲜明对比。那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八角形结构,也逐渐显露出其精确的几何轮廓。
“放大八角形区域,提升分辨率至极限模式。”袁老下令。
图像进一步锐化。八角形的每一个边角,每一条刻痕,都清晰得令人窒息。它并非简单的平面雕刻,而是有着微小的、类似集成电路般的立体凹凸纹理,这些纹理以一种充满数学美感的方式延伸、交错,最终汇聚于八角形的中心——一个看似平滑、实则内部蕴含着无法理解复杂结构的点。
“这些纹理……好生奇特。”林夕凝视着屏幕,喃喃自语。她感到一种源自知识边界之外的震撼。
羊羽则闭着双眼,他的灵觉全力扩展,试图与量子传感器捕捉到的信息产生共鸣。他“看”到的那八角形结构,仿佛一个活着的、缓慢呼吸的能量枢纽。
“继续向八角形下方扫描。”羊羽忽然开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动,“我感觉……下面有东西,非常……浩瀚。”
操作工程师调整参数,扫描的焦点开始向下穿透。屏幕上的图像越过八角形结构的底部,进入更深的地层。起初是一片混沌的能量噪点,但随着扫描深度的增加和算法的不断优化,噪点逐渐沉淀,一个新的、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构,缓缓浮现在众人眼前。
那并非预想中的坚硬基岩,而是一条通道!
袁老猛地站起身,凑到屏幕前,眼睛死死盯着那不断向前延伸的通道:“调整所有冗余算力,集中追踪这条通道!不惜一切代价,我要看到它的尽头!”
整个指挥中心的计算资源被全部调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条通道上,极其深邃,仿佛没有尽头。就在众人以为它将永远延伸下去时,突然图像再次发生了剧变。
通道壁消失了,或者说,它连通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地下空间。
扫描图像瞬间被一片难以言喻的光彩填满。
那是一个无法估量其广阔程度的地下空腔。而在空腔之中,是一条完全由晶莹剔透的玛瑙玉髓构成的河流!
量子扫描图像无法直接呈现颜色,但通过能量密度与物质构成的反馈,系统以拟真的色彩进行了渲染。那是一条何等绚烂的河流!河床、河岸,乃至整个空腔的内壁,似乎都是由最纯净无瑕的白色、浅黄色、橙红色玛瑙玉髓构成,这些玉髓,色泽更加深邃浓郁,如同融化的琉璃、凝练的霞光,散发着比湖底玛瑙玉脉强烈百倍、千倍的柔和光辉,将整个巨大的地下空间映照得如梦似幻。
玉髓河并非静止,它在缓缓流动,速度均匀而恒定,听不到任何声音,却自有一种沉静而磅礴的气势。河面平滑如镜,倒映着穹顶璀璨的玉髓壁,形成无限延伸的光影回廊,美得让人灵魂颤栗。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条玉髓河中散发出的能量波动。通过量子传感器的间接捕捉和能量场重构,屏幕上显示出的能量强度图谱,已经超出了仪器的标准量程,只能用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色来表示。那是一种无比精纯、无比古老、蕴含着难以言喻的生命气息与造化之力的能量,其品质远超湖底阴阳两眼泉水,仿佛是一切生命源液的母体,是天地灵机的结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