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九年(4073年)春季正月初一丙辰日,皇帝驾临奉天殿接受朝拜祝贺,大宴群臣和命妇,到坤宁宫朝拜皇后,赐宴。
丁巳日,太子和各位王爷在旁侍奉,皇上看着他们说:‘你们听说过修养品德、进用贤才的道理吗?’太子回答说:“我每次听儒臣讲解,知道了大概内容,但没有领会其中的要领。”皇上说:“佩玉的组带是用来装饰身形的,恭敬谦逊温和善良是用来装饰德行的,从外表的表现,可以知道内心的状况。古代的君子,快步走、慢步走都有一定的规则,上台阶、下台阶都有一定的礼数,转身、行走都不违背礼法,这是因为他们的德行充实于内心而体现在外表。所以他们的见识高远,从而使自己的善行日益完善,恶行日渐消失,邪僻的思想也越来越远。自己的德行修养好了,自然能够让人心服口服,贤能的人会主动前来,不贤能的人也会自动离开。如果能够修养品德、进用贤才,那么天下和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不知道致力于这些事情的人,很少有不遭受失败的。钱财声色,是伤害德行的斧钺,谗言谄媚,是堵塞贤能的荆棘。应当像拒绝虎狼一样拒绝嗜好,像畏惧蛇蝎一样畏惧嗜好,如果沉溺于嗜好,那么必定被它陷害了。你们要谨慎啊!”
戊午日,皇帝命令都督府选择公侯、都督及各卫指挥的嫡长子、次子中可以试用的,担任散骑参侍舍人,俸禄按照八品官员的标准,隶属于都督府,佩戴弓箭、腰刀,充当宫廷侍卫,或者被派往各卫所任职,听从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六部的差遣,通过做事来考察他们,如果有才能卓越的,不按照正常顺序任用。于是挑选长兴侯耿炳文的儿子耿??、营阳侯杨璟的儿子杨进等一百零四人担任散骑舍人。
己未日,皇帝下诏命令太常寺在每月初一、十五到皇陵祭祀,祭品用猪、羊,将这件事记录下来成为法令。仍然命令凤阳府以及祠祭署遵照执行。
诏令礼部:“亲王宫殿的门廊和城门楼都用青色琉璃瓦覆盖,按照东宫的规制来办。”
辛酉日。打雷。增设松江府华亭、上海二县的县丞、主簿各一人,因为这里人口众多事务繁杂。
甲子日,皇上因为诸王将要去藩国,在圜丘告祭天地说:‘承蒙天地眷顾庇佑,我才得以成为天下万民的君主,如今四海安乐,子孙繁盛。考察古代典籍,天子有儿子,嫡长子留在国内,继承皇位,其他儿子各有分封的领地,成为朝廷的藩屏,安定百姓,这是古代帝王的制度。现在嫡长子朱标自从开国之初,就已经被立为皇太子,各个儿子秦王朱樉等人也已经接受分封,他们有长有幼,将按照长幼顺序到自己的封国去,朕命令他们祭祀封国境内的山川,允许他们整治军事,来防备外来的侵犯,恭敬地用来明白地宣告。’在此之前,在这个月的庚申日,皇帝在太庙举行告祭仪式。辛酉日,向社稷神祭告。壬戌日,祭祀祷告五岳、四镇、四海、四渎以及天下的名山大川。到这时在圜丘向天禀告。
任命刑部尚书徐本为陕西行省参政,赵嗣坚为广东行省参政,中书左司郎中韩士原为刑部尚书。又任命上元县知县孙克义为广东行省参政。
乙丑日,祭祀太庙。命令翰林学士宋濂、王府长史朱右等人确定商议藩王封国所使用的礼仪和音乐。宋濂等人上奏说:“亲王最初前往自己的封国时,所经过的州县,文武官员前来迎接时,身着便服,行四拜之礼。国王到了国中,穿着冕服,国内的文武官员穿着朝服,行八拜之礼。迎接。皇帝下达诏书,亲王穿戴冕服,文武官员穿戴朝服,遇到皇帝生日,服饰也相同,上表祝贺。在祭祀山川等神灵时,皇帝头戴皮弁,穿皮弁服,文武官员穿祭服,正月初一、冬至时穿的服饰与天寿圣节时相同。文武官员向王行四次拜见礼表示祝贺,然后再行四次拜见礼,完成礼仪。他们穿朝服时都不佩戴蔽膝,四品以下的官员都不佩戴玉佩,乐舞人数为二十四人。王寿日,穿戴礼服,前往宗庙祭祀。然后才行家人的礼节。文武官员免去朝贺的礼仪。王府的文武官员属吏每天早上等候接见,行省、行御史台、都指挥使司和路、府、州、县的官员属吏每月初一、十五等候接见,如果有事召见的,不在这个规定内。靖江王祭祀宗庙,使用冕服,文武官员使用祭服。凡是祭祀的礼器,笾豆各八个,簠簋各两个,祭祀用的牲畜用少牢,乐生三十六人,钟、磬各一个,瑟两个,琴八个,埙、箎、箫、笛各两个,笙四个,柷敔各一个,搏拊两个,歌工八人,舞生七十二人。文舞的舞者有三十六人,各自手持羽和龠;武舞的舞者人数和文舞的人数一样,各自手持干和戚,各自的队列当中以两人作为引舞之人。”皇帝批示说可以。
丙寅日,派官员到鸡笼山功臣庙祭祀,把福建都指挥佥事余隆等一百三十一人配享。又把太原府的保德县改为州,依旧隶属于太原府。裁撤龙江抄纸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