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六年(4080年)二月初一为乙亥日,太祖阅读唐太宗的《帝范》,对身边的大臣说:“这十二篇文章,虽然不是帝王最为精深微妙的治国之道,但是它的语意非常完备周到,详尽地剖析事物的情理,如果唐代的子孙能够遵守这些言论,也足以作为准则了。”
从此以后,女主篡权,违背了君主的纲纪;骨肉之间不讲恩情,违背了建立亲属关系的本义;谄媚的人一同进用,丧失了求贤的方法。
忠诚进谏的人被他忌恨,阿谀奉承的人被他喜爱,(他)骄横奢侈放纵安逸,完全不知道警戒恐惧,赏罚政令不能在全国推行,宦官小人在国内结党营私,最终招致藩镇叛乱的灾祸,于是唐朝的国运就衰败了。
治理国家的人,怎么能不遵守祖宗的法度呢?
丁丑日,派遣官员到先师孔子庙举行释奠礼。
戊寅日,祭祀大社大稷。表彰北平栾城县百姓李大的妻子甄氏。
她的舅舅很早就去世了,她侍奉舅母非常孝顺。
这个人与他的弟弟分开居住。
一天,婆婆前往次子家看望,甄氏跟随在身边,不忍心离开婆婆身边,婆婆极力让她回去。
才过了三天,甄氏心中突然惊悸,全身出汗,她料想是婆婆生病了,急忙前去探视,果然有人前来告知婆婆生病的消息,甄氏沿路叩拜祈祷,到婆婆身边侍奉汤药,过了几天婆婆就痊愈了。
后来婆婆九十一岁时,因病去世。
葬礼结束后,甄氏在墓旁搭了一间小屋守孝三年,早晚不停悲号,乡里人都称她为孝妇。
这件事传到朝廷后,皇帝下诏书在她家门口树立旌表,上面写着‘孝妇甄氏之门’。
庚辰日,皇帝告诫皇太子、诸王说:“凡是审理案件贵在明察,如果不明察,就会刑罚不当,让良善之人蒙冤,人们就会心怀怨恨,有伤于天地和气。
有时有重大案件,一定要详细审讯,希望能避免诬陷不实的罪名,避免罗织罪名的弊病。
又说:“凡是赏赐功劳,一定要恰当,如果不恰当,人心就会不服。
赏和罚这两件事,是治理天下的大权,不能不慎重对待。
夜里,月亮侵犯毕宿。
辛巳日。皇帝派遣镇抚桑昭携带敕书前往辽东都指挥使潘敬、叶旺那里,说:‘二月初六的晚上,月亮有异常现象,预示着胡兵将要入侵。’
现在派遣使者告知你们知道这件事,(你们)应当严格地发布命令,命令各卫所的指挥、千户、百户及其下属,多方面做好警戒防备。
已经命令都督于显等人运送四十万石粮食渡海,又调发步兵、骑兵数十万人屯兵驻守在北平、真定等地方,这都是因为天象(示警)的缘故。
如果胡人的军队果真侵犯辽东,就用北平的步兵和骑兵阻断他们的归路,不要让他们(胡兵)放纵逃逸。
将高州、廉州的守御千户所隶属于雷州卫指挥使司。
壬午日,举行了朝日的祭礼。诏令武官的子弟学习骑马射箭,比试武艺精湛熟练的人,才允许承袭官职,(武艺)不合格的人有惩罚。
建昌土司阿泒入朝,进贡马匹和土特产。
皇帝下诏书赐给他们锦绮、罗各五匹,帛是这些东西的两倍,并赐给他们金龙罗衣、帽带、靴袜。
癸未日,朝廷表彰登封县孝子王中的家门。王中家中以务农为业,从来没有读过书,但天性非常孝顺。
母亲去世后,他在墓旁搭盖小屋守孝三年,身上披着麻制的丧服,每天只吃稀饭,从早到晚哭祭,不曾梳发和更换衣服。
坟墓旁边没有水,挖井挖到四丈多深,还没有得到泉水,(他)绕着井拜了两拜向上天呼告,泉水就涌出来了。
乡里的人都认为这是孝顺感动上天所致。
这件事被朝廷知道后,皇帝下诏书表彰了他。
乙酉日,祭祀太岁、风云、雷雨、大山名川之神、四海四渎之神、山川之神、月将之神、城隍等众神。
派官员祭祀先农神和旗纛。
派遣官员祭祀历代帝王。
表彰山西阳城县平民叚节的妻子宋氏的贞节。
宋氏在二十七岁的时候就成了寡妇,她的婆婆年纪七十岁了,宋氏纺纱织布来供给婆婆的生活所需。
等到婆婆九十岁去世后,她按照礼法操办葬礼,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她始终守节不改嫁,如今已经七十岁了。
有关部门上报了这件事,所以朝廷对她进行了表彰。
丁亥日。表彰晋州安平县烈妇张氏。张氏,是国子生翟德的妻子。
翟德盗窃了同屋学生的衣物,事情被发觉以后,张氏感到耻辱,她说:‘丈夫不只是我终身的依靠,还希望他努力学习成名,以此来使父母荣耀。’
现在像这样,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家乡的人呢?
于是上吊自杀了。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认为她一直以来都受到父母的教导,下令在她父母的家中对她进行旌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