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4082年)三月初一为壬戌日,皇上亲临奉天殿以策问考试举人,所出制策说:‘我考查古代闻名于世的人,只是恭敬做事并且敬畏神和人,奔走做事来逐一了解(事物),经历艰难来树立志向,每日运行不停息,每年运行不止息,即使在睡觉吃饭时,也未曾忘记自己要做的事。’因此大力辅助君主,福泽延及百姓,他们之所以闻名于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自从取代元朝,统一华夏与四夷,官员遵循古代的制度,律法仿照过去的典章,勤勉不懈地寻求贤才,但多次用人不当。有才能的人被委以心腹重任,有的人表面顺从而心里却另有想法;有德行的人被授予俸禄职位,有的人却没有什么建树。才能中等和下等的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不能克制自己。像这样没有休止,那怎么治理天下呢?你们各位文人,正处在求学上进的时候,既然接受了我的命令,就要竭尽你们的心力,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使名声显扬,就在此开始的举动了。分条陈述这件事。
当时参加廷试的有四百七十二人,提拔丁显为第一名。到皇帝亲临殿前策问(选拔人才)那天,锦衣卫安排车驾仪仗,读卷官任用翰林院以及朝廷大臣中文采学问优秀的人。过了三天,皇帝又驾临奉天殿颁布诏书宣布录取名单。
这一天,举人都被赐给帽子、笏板、大带、青罗袍、黑色镶边的衣服,穿着去上朝。殿试第一名。第一名从六品,第二名、第三名都是正七品,都被赐予进士及第;考中二甲的,被赐予进士出身,授从七品官职;考中三甲的,被赐予同进士出身,授正八品官职。礼部捧着黄榜在大道上张贴公布,然后在会同馆赐宴给各位进士。应天府用仪仗队护送状元回到府邸。
第二天,各位进士前往国子监孔子庙举行舍菜礼。又过了一天,(新科进士)上表章感谢皇恩,(皇上)赏赐状元冠帽、腰带、一套朝服,以及按照等级赏赐进士们不同数额的宝钞。
命令工部增建京城官员的住宅。当时京城官员有很多人与百姓杂居在一起,礼部主客郎中曾伯机将这种情况上报,皇上命令增建房屋共一百多所。
礼部主事陈章应进言说:‘礼仪中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有四种,分别是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如今民间依从习俗而废弃礼仪,给年幼的孩子举行加冠礼,娶媳妇时讲求钱财,为亲人办丧事时却被佛教(徒)和风水先生所迷惑,因而有的缺少衣物、被子、棺材等丧葬用品,祭祀祖先的典礼,即使是士大夫家族,也没有人去施行。应当确定礼仪,颁行天下,使人们遵守执行,这也是敦厚风俗的重要任务。皇上赞许并采纳了这个意见。
皇帝对户部大臣说:“善于治理政事的人,征赋百姓,百姓不感到困苦;役使百姓,百姓不感到疲劳,所以百姓的力量得到舒缓,国家的财政收入充足。如今天下的官员们如果能在赋税徭役方面用心,使得百姓不至于劳苦困窘,那么百姓怎会有物资不充足的情况,田野怎会不安宁,争讼怎会不停止,官府怎会不清廉呢?像这样的话,百姓怎么会不受到他的福泽呢?百姓已经享受到了福泽,那么管理百姓的官员也可以享受这份福泽了。
近来有关部门不把百姓放在心上,动不动就祸害百姓,祸害百姓的人灾祸也会跟着到来。如果能够忧虑百姓的贫穷,并且考虑百姓的困苦,使百姓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富足,这就可以说是善于治理政事了。你努力去做(这件事)吧。
皇上对礼部郎中金雍说:‘奉养父母,为父母送终,是子女最真挚的感情。’现在朝廷内外的文武大臣当中有亲人死在任职的官府之处,因路途遥远而不能归葬的,那就让有关部门用船和车资助(他们)送(亲人遗体)回故乡。写成了法令。
癸亥日,皇上和侍臣谈论汉朝的各位皇帝。侍奉皇帝的大臣中有人说,明帝也是聪明的君主。皇上说:君主不把独自的见解当作明智,而把多方面听取意见当作聪慧,通晓人情世故,明辨是非,那么君主的聪慧明智就能合乎正道了。如果在细小的事情上斤斤计较,就未免过于苛求细察了,上面的人苛求细察下面的人就会感到急迫,最终会有损于明察。
丁卯日,表彰保定府百姓宋谦的妻子张氏、吕彦良的妻子贾氏、郝伯渊的妻子李氏、徐名的妻子王氏、真定县百姓董仲敏的妻子耿氏。她们都因为年轻守寡,发誓不再改嫁,侍奉公婆尤其能够竭尽孝道。有关部门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皇帝,皇帝下诏在她们的家门上表彰,称“贞节”,各自免除她们家的赋税徭役。
皇帝下诏调发京城仓库中的绵布二十五万匹,前去供给辽东的军士。
庚午日,云南所属广南等府的土司侬郎金等人来朝见,皇帝下诏按照等级赏赐锦缎、绸缎和钞锭。
赐给山东等地出征南方的六万四千一百三十二名士兵,共计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锭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