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号”的潜航模式与陈默他们之前乘坐的微型潜航器截然不同。它并非完全沉入漆黑,船体外部某种生物质覆盖层在深海中发出幽弱的、如同月光水母般的蓝绿色荧光,照亮周围有限的海水。内部则依靠那些发光的晶体和温和的仪表盘光芒提供照明,依旧保持着那种古老而静谧的氛围,只是多了一种深海特有的、无处不在的压迫感。
以利亚坐镇指挥位,面前是一个由水晶和青铜构件组成的、显示着复杂声纳图谱和水流数据的操控台。几名水手在各司其职,监控着船体状态和外部环境。整艘船如同一个活着的、谨慎的深海生物,在寂静的水下世界滑行。
陈默和李雯站在以利亚身后,紧张地盯着声纳屏幕。上面除了代表海底地形和鱼群的普通光点外,暂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大型金属物体——比如“7号观测点”的平台,或者船只的残骸。
“接近目标海域边缘。”一名水手报告,他的声音在静谧的舱室内显得格外清晰。
“启动广域被动声纳监听,过滤常规海洋噪音,重点捕捉异常金属回波或能量信号。”以利亚下令。
时间在等待中一分一秒过去。深海的寂静被放大,只有船体内部仪器运行的微弱嗡嗡声和偶尔传来的、不知名深海生物发出的奇特鸣叫。
突然,声纳员身体前倾,紧盯着屏幕一角:“指引者,三点钟方向,距离十五海里,检测到断续的、非自然低频信号!非常微弱,像是……受损设备的周期性脉冲?”
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能识别信号特征吗?”以利亚立刻问。
“正在分析……信号模式混乱,但部分频段……与OFO基金会使用的某些老旧应急信标有低概率匹配。”声纳员快速操作着。
OFO!沃尔特船长的组织!这信号会不会来自“海知了”号?或者……与林栋有关?
“保持隐蔽,低速接近。”以利亚果断下令,“启动高精度主动声纳扫描,功率控制在最低,进行一次快速剖面。”
“方舟号”调整方向,如同幽灵般向着信号源悄无声息地靠近。高精度声纳的扫描波束如同无形的触手,谨慎地探向目标区域。
屏幕上的图像逐渐清晰起来。
那并非“7号观测点”的废弃平台,而是一艘……沉船!
船体倾覆,断成两截,静静地躺在数千米深的海床上。从其轮廓和部分尚未完全被海洋生物覆盖的标识来看,正是他们之前乘坐过的科研船——“海知了”号!
陈默和李雯的心猛地沉了下去。“海知了”号沉没了!那沃尔特船长和其他船员呢?林栋当时是否在这艘船上?
“扫描残骸周围,寻找生命迹象或逃生舱痕迹。”以利亚的声音依旧沉稳,但紧抿的嘴角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
声纳仔细扫描着残骸及其周边区域。没有检测到任何生命信号。只发现了几艘已经弹射、但同样破损沉没的救生艇残骸。
希望变得渺茫。
“信号源定位,”声纳员报告,“来自‘海知了’号断裂的船艏部分,靠近……靠近原本的通讯室位置。信号强度正在持续衰减。”
是船载应急信标在最后挣扎吗?
就在众人被失望笼罩时,李雯突然指着声纳屏幕边缘,靠近海底泥沙的区域:“那里!那个凸起是什么?”
那是一个不太起眼的、规则的长方体凸起,半埋在沉积物里,距离“海知了”号主残骸有一段距离,不像船体的一部分。
“放大那个区域。”以利亚命令。
图像放大。那似乎是一个……金属箱?其大小和形状……
“是潜艇用的应急浮标!或者……数据黑匣子的外壳!”陈默脱口而出。他在林栋那里见过类似设备的资料!
难道“海知了”号在沉没前,弹射出了记录关键数据的设备?或者……是有人刻意放置的?
“能打捞吗?”陈默急切地问。
以利亚观察着海床情况和周围环境,沉吟道:“深度超过三千米,打捞有风险,而且需要时间。但……值得一试。”他看向陈默和李雯,“如果这里面有‘海知了’号最后的航行记录,或者沃尔特留下的信息,或许能告诉我们林栋的下落,甚至‘影卫’袭击的细节。”
他立刻下令:“释放‘潜蛟’。”
所谓的“潜蛟”,并非机械臂,而是一种更奇特的造物——一个由柔性生物材料构成、形如巨大海参的无人潜航器。它从“方舟号”腹部悄然释放,如同真正的深海生物般,扭动着身体,无声无息地游向那个金属箱。
通过“潜蛟”传回的高清影像,他们能清晰地看到金属箱表面有OFO的标记,以及明显的撞击和高温灼烧痕迹。箱体一侧有一个手动触发开关,似乎尚未启动。
“潜蛟”用其前端柔韧的触须,小心翼翼地缠绕住金属箱,开始将其从泥沙中拔出。过程缓慢而谨慎,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动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