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了个独立纵队的实战案例:“上个月太原总攻,我们原1团1 营在进攻太原东门时,遇到日军的钢筋混凝土碉堡,营长直接呼叫旅部直属炮兵团的榴弹炮支援,火力协调员报出坐标,三分钟后,三发炮弹精准命中碉堡,把碉堡炸出一个大洞,合成营趁机冲了进去,前后只用了十分钟,牺牲不到五个人。要是按传统流程,至少要半小时,牺牲可能要多十倍!”
“好!太好了!” 彭老总猛地一拍桌子,声音里满是激动,
“这样一来,我们的部队对付日军,就能做到又快又狠又准!小鬼子想靠碉堡、援兵拖延时间,根本没机会!夏勇,你这合成作战的思路,简直是给咱们八路军插上了翅膀!”
左副参谋长也跟着点头,拿起笔记本,仔细看着曾夏勇画的流程示意图:“夏勇同志,你这思路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伤亡 —— 以前咱们打仗,靠的是战士们不怕死的精神,但能少牺牲一个,咱们就绝不能让他们白白流血。合成作战既能打胜仗,又能保战士,这才是咱们该走的路!”
接下来,会议室里的气氛彻底活跃起来,各位首长和司令员纷纷向曾夏勇提问 —— 有的问合成营的兵种比例怎么配才合理,有的问通讯系统被干扰了该怎么办,有的问新兵怎么快速适应合成作战的节奏。
曾夏勇耐心地一一解答:“合成营的兵种比例,要根据作战任务调整 —— 平原作战,装甲兵、炮兵比例可以高一些;山地作战,步兵、工兵比例要增加……”
“通讯系统被干扰,我们有卫星通讯设备,还能靠无人机传递消息,确保通讯不中断……”
“新兵适应合成作战,我们会先让他们在模拟舱里练协同,再进行实兵小范围演练,循序渐进,不用怕跟不上……”
刘司令员看着眼前热烈讨论的场景,笑着对身边的邓政委说:“以前总觉得咱们跟日军的差距在装备,现在看来,差距更在作战理念。夏勇这孩子,不仅带来了好装备,还带来了这么先进的理念,有他在,咱们华北反攻肯定能成功!”
邓政委点头赞同:“是啊,理念一变,整个部队的战斗力都能提升一个档次。接下来就看各部队怎么学、怎么用了 —— 把合成作战的理念落到实处,小鬼子在华北就真的没活路了!”
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十一点,首长和司令员们依旧意犹未尽。
最后,彭老总站起身,总结道:“今晚的交流,让大家开了眼界、明了思路。接下来,各部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尽快制定合成部队建设计划,独立纵队要多派骨干去各部队指导!”
“是!” 在场众人齐声应答,声音洪亮,震得会议室的窗户微微作响。
转眼到了第二天,清晨的太原,薄雾还未完全散去,太原机场上已一片忙碌。
曾夏勇穿着笔挺的军装,正指挥战士们将一箱箱物资搬到直升机旁 —— 箱子里装的是加密通讯器材、战术平板和预装了训练资料的笔记本电脑,每一件都用防震泡沫仔细包裹,箱体外贴着对应的部队标签,生怕混淆。
“小心点,这箱是给晋察冀 2 纵的战术平板,别磕着碰着!” 曾夏勇一边叮嘱,一边伸手扶了扶即将滑落的箱子,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不远处,晋察冀野战军的聂司令员、晋冀鲁豫1纵王司令员、2纵的贺司令员等首长正陆续赶来,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时不时望向堆放的物资箱,眼神里满是急切。
“夏勇同志,辛苦你了,这么早就起来忙活!” 聂司令员快步走上前,笑着拍了拍曾夏勇的肩膀,目光落在物资箱上,“这些就是给各部队带回去的‘宝贝’?有了这些,咱们的训练就能少走不少弯路!”
曾夏勇擦了擦汗,点头应道:“聂司令员,您放心,每箱物资都按部队分好了,通讯器材能防日军监听,战术平板里装了战场地图和装备操作教程,电脑里还有合成部队训练案例,回去就能用。”
他打开一个贴着 “晋察冀 3 纵” 标签的箱子,拿出一台战术平板,点开屏幕:“您看,这是咱们华北全域的电子地图,日军的据点、公路、铁路都标得清清楚楚,还能实时更新部队位置,以后各部队协同作战,再也不用靠纸质地图来回传了。”
贺旅长凑过来,接过平板翻了翻,忍不住赞叹:“这东西比咱们的指挥图还好用!以前咱们开会,得铺好几张地图,现在一个平板就能搞定,太方便了!”
趁着首长们查看物资的间隙,曾夏勇拿出早已整理好的训练计划表,招呼众人围到旁边的临时桌前:“各位首长,趁着直升机还在检查,咱们再把各部队换装训练的时间和地点落实一下,确保回去后能无缝衔接。”
众人纷纷落座,曾夏勇指着计划表上的 “晋察冀野战军” 一栏,认真说道:“晋察冀的主力部队,先分批去大同轮训,由我们纵队的林锐副司令员负责 —— 大同的训练场已经建好,装备也备齐了,第一批部队下周一就能出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