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锦瑟院那扇平日里鲜有外人踏足的院门被接连叩响,当那些或真诚、或试探、或裹着蜜糖的言语如同潮水般涌来时,苏婉清便知道,她这只被投入死水的“石子”,终于激起了足以让池底暗流翻涌的涟漪。
锦瑟院的日子,因着苏婉清暗中的经营,表面平静下已然多了几分只有她自己能感知的“活气”。而这份“活气”,很快便引来了府中其他嗅觉敏锐的“鱼儿”。
最先登门的,是五姨娘周氏。
她来得悄无声息,只带了一个贴身丫鬟,在一个午后,如同偶然散步途经般,出现在了锦瑟院的门口。通报进来时,苏婉清正在窗下临帖,闻讯笔尖微微一顿,墨迹在宣纸上洇开一小团模糊的阴影。她迅速敛起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换上一副受宠若惊又带着几分怯懦的神情迎了出去。
五姨娘周氏,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容貌清丽,穿着素雅,眉眼间带着一股书卷气,与府中其他几位姨娘的艳俗或精明截然不同。前世,在苏婉清魂魄飘荡的后期,这位周姨娘曾因不愿同流合污,暗中护过一个被苏玉华迫害的丫鬟,虽最终未能改变什么,却让苏婉清记下了这份微弱的善意。
“妾身周氏,冒昧前来,叨扰三姑娘清净了。”周姨娘声音温和,行礼的姿态也带着几分不卑不亢的雅致。
苏婉清连忙还礼,将她请进屋内,亲自奉上茶水,姿态放得极低:“五姨娘言重了,您能来,是婉清的福气,何来叨扰之说。”
周姨娘并未过多寒暄,目光在屋内简洁却干净的陈设上扫过,便落在了苏婉清身上,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审视,语气却依旧温和:“三姑娘在府中住得可还习惯?若有短缺之处,尽管开口。妾身虽人微言轻,些许小事或可周全。”
苏婉清垂眸,细声应答:“劳五姨娘挂心,一切都好。世子妃姐姐安排得极为周到,婉清感激不尽。”
周姨娘端起茶盏,轻轻拨弄着浮叶,似是无意般提及:“娘娘近日……许是府中事务繁杂,瞧着气色似乎不如前些时日。前儿个妾身去请安,还听见钱妈妈在廊下低声催促着什么,语气颇急……唉,这偌大的王府,事事都要娘娘操心,也真是难为她了。”
这话说得轻飘飘,却像一颗石子投入苏婉清心湖。苏玉华气色不佳?钱妈妈语气焦急?这分明是在暗示苏玉华近来处境并不轻松,甚至可能遇到了什么烦难之事,以至于心浮气躁。
苏婉清心中了然,面上却适时地露出恰到好处的担忧:“姐姐身子不适吗?可请了医正瞧过?婉清人微言轻,也帮不上什么忙,只盼着姐姐能凤体安康。” 她将一个关心姐姐、却又无能为力的庶妹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周姨娘看了她一眼,眸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复杂,并未深言,只又闲话了几句针线花草,便起身告辞了。临走前,她似是无意地将手中一方素帕遗落在了椅畔。苏婉清拾起欲还,她却微微一笑:“一方旧帕罢了,三姑娘若不嫌弃,留着赏玩便是。”
苏婉清心中一动,恭敬收下。待周姨娘走后,她仔细查看那方帕子,并无特异之处,只是角落用极细的银线绣了一丛几乎看不见的、于风雪中挺立的翠竹。这或许,是一种无声的示好与鼓励?
周姨娘前脚刚走,不到一个时辰,院门外便响起了二姨娘柳氏那娇脆又带着几分张扬的笑语。
“哟,今儿个锦瑟院倒是热闹!三姑娘可在?我这做姐姐的,也来瞧瞧你!”
柳姨娘穿着一身玫红色的锦缎衣裙,珠翠环绕,扶着丫鬟的手,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人未至,香风先到。她目光如同探照灯般在苏婉清身上和屋内扫视,带着毫不掩饰的打量和一丝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给二姨娘请安。”苏婉清依旧是那副怯生生的模样。
柳姨娘自顾自在主位坐下,笑道:“快别多礼了。我听说五妹妹方才来过?她呀,性子最是清冷,难得也会串门子。三姑娘,她都与你说什么了?” 话语直白,带着打探。
苏婉清低眉顺目:“五姨娘只是关心婉清住得是否习惯,说了些闲话罢了。”
“是么?”柳姨娘撇撇嘴,显然不信,却也懒得深究,转而用绣帕掩着嘴,压低了些声音,带着几分“推心置腹”的意味说道:“三姑娘,你初来乍到,有些事可能不知。咱们这位世子妃娘娘,看着温和,手段可厉害着呢!你住在这锦瑟院,离正院近,可得万事小心,莫要行差踏错,被她拿了把柄去。”
她这话,看似提醒,实则是在挑拨离间,顺便试探苏婉清对苏玉华的真实态度。
苏婉清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惶恐之色:“二姨娘慎言!姐姐待婉清极好,婉清感激还来不及,岂敢有半分不敬之心?”
柳姨娘见她如此“愚钝”,顿觉无趣,又旁敲侧击地问了些世子妃近日可有赏赐,可有召见之类的问题,苏婉清皆以“姐姐关怀,时有赏赐”、“姐姐事务繁忙,婉清不敢打扰”等语含糊应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