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父母的电话,劝他“见好就收,别太出风头”
病房内的空气,因林建成那句问话而瞬间凝固。
那问题像一根探针,精准地刺入所有粉饰太平的表象之下,触碰到了最核心的、也是最危险的症结。林舟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了一下,连带着太阳穴也跟着突突地跳。
他无法回答。
他要怎么跟一位研究了一辈子帝王将相、兴衰更替的历史教授,去解释自己大脑里的沙盘?要怎么去描述那场会议上,自己是如何用一份近乎“预言”的规划,将两位副省长的博弈彻底掀翻在地?
任何解释,在父亲那双洞悉人性的眼睛里,都会被解读为政治斗争的刀光剑影。
“爸,事情没您想的那么复杂。”林舟最终选择了一个最无力的说辞,他避开了父亲的目光,看向窗外那片被分割成方块的天空,“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有阻力。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至于住院,确实是累的,身体给我提个醒,让我以后注意节奏。”
这番话,连他自己都觉得苍白。
“注意节奏?”孟兰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她抓着儿子的手,声音都变了调,“这才刚开始,你就累倒了!这要是以后……以后可怎么办啊!”
她的话像一瓢热油,浇进了林建成心中那团本就燃烧着的忧虑里。
“孟兰,你先别说话。”林建成摆了摆手,制止了妻子的哭泣。他重新走到床边,这一次,他没有居高临下,而是拉过一张椅子,坐了下来,与儿子平视。
“舟舟,你不用瞒我。”他的语气平静下来,却比刚才的低喝更具分量,“我教了一辈子历史,史书上,你这样的年轻人,我见得太多了。才华横溢,锐意进取,然后呢?要么成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要么功高震主,被一脚踢开。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心灰意冷,退隐山林。”
他顿了顿,看着儿子那张过分年轻也过分苍白的脸。
“你做的那个规划,我看新闻了。‘未来十年’,‘顶层设计’,好大的手笔。你这是把未来十年,整个江北省所有人的蛋糕怎么分,都画好了。你动了多少人的奶酪,断了多少人的前程,你想过没有?”
林舟沉默着。他想过,在沙盘里,他推演过无数次。但他不能说。
看到儿子不说话,孟兰再也忍不住了。她擦了把眼泪,从保温桶边上站起来,语气里带着恳求:“舟舟,听妈一句劝,咱不干了,行不行?”
她走到林舟身边,俯下身,像小时候那样,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发。
“这个……副主任,咱不当了。你爸和我,都有退休金,够我们花的,我们不指望你当多大的官,光宗耀祖。我们就想你平平安安的。”
“你辞职,跟我们回家。凭你的学历,回咱们江州大学当个老师,绰绰有余。就像你爸一样,安安稳稳的,受人尊敬,多好?妈以后天天给你炖鸡汤,把你这身体养得棒棒的。”
母亲的声音很轻,每一个字都裹着浓得化不开的担忧与爱意。这番话,比省委扩大会议上所有常委的注视,都让林舟感到沉重。
他可以清晰地计算出一条高速公路能为地方带来多少GDP增长,却算不出这番话在他心里的重量。
“妈,我……”
“你听你妈的!”林建成打断了他,语气不容置疑,“这不是退缩,这是智慧。你今年才二十八岁,已经拿到了副厅级的身份,这个资历,整个华夏都找不出几个。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见好就收’。”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点了点,像是在给学生划重点。
“主动申请,调到一个清闲的、研究性质的岗位。比如省社科院,或者党校。远离权力中心,也远离风暴中心。这样,既保住了你的级别待遇,又能让你有时间沉淀下来。等你到了三十五岁,四十岁,羽翼丰满了,人脉也积累了,到时候再想做事,机会多的是。现在,你就是一棵小树苗,非要站到台风口去,不是自寻死路吗?”
父亲的话,冷静、理智,甚至为他规划好了一条完美的“退路”。
这不是一个普通父亲的担忧,这是一个深谙世情的智者,在为他推演一条生路。
林舟看着父亲斑白的鬓角,看着母亲通红的眼眶,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席卷而来。他第一次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理性与算计,在亲情面前,是如此的笨拙。
他怎么跟他们解释,他心中的蓝图,不是为了升官,不是为了一时的意气风发?他怎么让他们明白,他所看到的“未来”,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布局,十年后,整个江北省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他所做的,不是为了打破谁的饭碗,而是为了给更多的人,一个更大的饭碗。
病房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鸡汤的香气还未散尽,却已经无人能感受到那份温暖。
“爸,妈,”林舟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必须说点什么,他不能让他们带着这样的恐惧和担忧离开,“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是,我不能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