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省会城市形象提升,打造“智慧都市”名片
林舟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指挥中心办公室里激起了一圈无形的涟漪。
“让城市……学会‘呼吸’?”
李瑞第一个打破沉默,他脸上的兴奋还未完全褪去,此刻却被一种新的、更大的困惑所取代。作为技术负责人,他下意识地将这个词汇进行解码:“总指挥,您是说……空气质量监测和环境治理?”
“我倒觉得,林老弟说的‘呼吸’,是让这城里的人,喘气能更顺畅点。”马叔端着他那标志性的大茶缸,咂摸着嘴,“路通了,是舒坦。可要是出门没个歇脚的公园,孩子没个干净的玩处,那这气儿还是喘不匀。”
齐猿的眼睛里则闪烁着一种极客独有的光芒,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是城市新陈代谢!对不对?把整个城市看作一个生命体,交通是循环系统,那供水、供电、排污、垃圾处理……就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我们要把这些数据全部接入‘大脑’,建立一个完整的城市生命体征模型!”
苏晓没有说话,她只是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厂房外,一辆辆满载着新型传感器的卡车正在有序地排队入场。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玻璃上划过,脑子里已经开始飞速盘算。
交通改善项目,预算是十位数。如果要将齐猿口中那些“系统”全部纳入,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牵扯到的部门、法规、利益方,比交通项目复杂十倍不止。周书记的支持是尚方宝剑,但剑刃的锋利,取决于持剑人能撬动多大的现实阻力。
林舟看着他这几位风格迥异、但都已能独当一面的核心干将,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你们说的,都对,但都只是一部分。”
他缓步走到那巨大的城市物理沙盘前。这座沙盘,在过去的半年里,是他们所有战术推演的起点。如今,交通路网的部分已经被更新成了最新的状态,模型精致,脉络清晰。
“交通改善,我们成功了。省城因此上了几次全国新闻,市民满意度空前高涨。但是,”林舟的话锋一转,“外地人提起我们省城,第一印象是什么?”
办公室里再次安静下来。
答案,大家心知肚明。
是“堵”。是“灰蒙蒙”。是那个在全国城市排名里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它是一座省会,却缺乏一张足够响亮、足够有吸引力的名片。
“交通畅通,是基础,是里子。但这还不够。”林舟的手指,轻轻滑过沙盘上那些代表着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的模型,“一个城市的形象,就像一个人的气质。它不是靠一身名牌衣服,而是由他的谈吐、学识、健康状况共同决定的。”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我想要的‘智慧都市’,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张城市名片。当人们提起这里,我希望他们想到的,是全国最聪明的信号灯,是手机APP上就能预约的社区服务,是干净的空气,是高效的能源利用,是一个走在未来前沿的城市范本。”
“这张名片,能吸引来顶尖的人才,能吸引来百亿的投资,能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这,才是我们疏通了城市动脉之后,真正要追求的目标。”
林舟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烙印在众人的心里。
如果说,之前的交通改善项目,是一场外科手术,目标明确,切口精准。那么现在,林舟提出的,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旨在提升整个生命体健康水平的“调理计划”。
李瑞的呼吸有些急促,他看到了一个比“交通大脑”更宏伟万倍的蓝图。
马叔的眼神里,则透着一股朴素的向往。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社区里的那些老街坊,能在更干净的公园里下棋,能在更便捷的社区医院里看病。
苏晓的眉头微微蹙起,她在思考,要实现这张“名片”,需要多少份红头文件,需要打通多少个部门的壁垒。
而齐猿,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扑回自己的电脑前,双手悬在键盘上,喃喃自语:“全城数据建模……跨系统数据融合……天啊,这才是‘神’该干的事!”
看着再次被点燃斗志的团队,林舟知道,是时候让他们从阶段性胜利的喜悦中,彻底转向下一场更艰难的战役了。
“都先别激动。”林舟的语气恢复了平静,“饭要一口一口吃。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目前还只停留在‘路’上。至于它的‘五脏六腑’,我们还一无所知。”
他看向李瑞和齐猿:“给你们一个任务。利用我们现有的权限,对接城建、环保、水务、电力等部门的数据接口。我不需要你们分析,我只要你们把所有能拿到的原始数据,都给我汇集到‘大脑’的数据库里。做一张最全面的城市‘体检表’。”
“没问题!”齐猿头也不抬,手指已经开始飞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