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我在农村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儿”,既然我如今已和父辈们一样,成为地地道道的庄稼人,那就应当以庄稼人的方式去好好生活。
奶奶离世后的“五七”已过,这意味着我们的服丧期已经基本结束,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了。而就在此时,我心中那颗对戏曲的热爱种子,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重拾旧业,再度踏上“学戏”之路。
年轻人就像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无尽的活力和朝气。他们的身体里仿佛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总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倦。
我也不例外,来到农村后,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云层,我便早早地起床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懒洋洋地睡到太阳高高挂起,晒到屁股才肯起床。
起床后的我,会先来到村边的清水河边。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河水清澈见底,河边的垂柳随风摇曳,仿佛在向我招手。我站在河边,活动一下筋骨,踢踢腿、下下腰,感受着身体的苏醒和舒展。接着,我会深吸一口气,然后扯开嗓子大声呼喊,让清晨的宁静被我的声音打破。
做完这些简单的晨练后,我便会跟着爸爸一起去下地干活儿。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格外舒畅。
我所熟悉的清泉河,就像一条碧绿的玉带一样,优雅地蜿蜒流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它的河水清澈见底,仿佛能映照出天空中的每一朵云彩和岸边的每一株草木。
沿着清泉河两岸,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景色宜人。这里的山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而这片美丽的地方,不仅仅是我眼中的自然奇观,更是我练习戏曲功夫的绝佳场所。
在繁忙的劳动之余,我总会来到清泉河边,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我会在这里尽情地踢踢腿、下下腰,让身体在优美的动作中得到舒展和锻炼。河水的潺潺声和山间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为我演奏的一曲美妙乐章,激励着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
就在不久之前的那段日子里,我前往李美美的家中,充当她的模特。而当她成功获评一级美容师之后,我便在她那里多住了一些时日。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尽情享受着她为我精心打造的妆容和装扮,然后一同漫步街头,尽情游玩并拍照留念。
然而,由于我太过沉迷于这种臭美的生活,竟然完全忽略了练功这件事。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将自己的戏曲功夫搁置一旁,任其荒废。
回家之后,本就心情沉重,却又不巧赶上了奶奶的丧事,这无疑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哀伤和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根本无法静下心来练功,心思完全被悲痛所占据。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这段时间里,我几乎没有碰过练功的事情,身体也开始渐渐变得僵硬和紧绷。
当我终于重新尝试劈叉时,才发现自己的大筋已经变得异常紧绷,甚至有些疼痛。而下腰时,也明显感觉到呼吸有些不畅,仿佛身体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灵活自如。
我心里不禁有些担忧,如果再不赶紧恢复练功,恐怕大筋会越来越难以撑开,到时候想要再达到以前的水平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而且,我现在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坚持每天练功,身体可能会变得笨拙,而嗓子也可能会因为疏于训练而出现问题。毕竟,唱戏对于身体的柔韧性和气息的控制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想到这里,我越发觉得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无论如何,我都必须重新拾起练功的习惯,每天坚持锻炼,让身体和嗓子都保持在最佳状态,这样才能继续追逐我的戏曲梦想。
今天我特意安排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来活动身体,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让全身都微微出汗后,我觉得是时候开始练习喊嗓子了。
我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出,调整好呼吸后,我开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这种声音并不是随意发出的,而是有一定的技巧和节奏。我不断地重复着这个过程,让自己的嗓子逐渐适应这种发声方式,直到感觉嗓子已经被完全喊通了。
接下来,我开始唱起了几段戏曲,感受着气息在身体里的流动,以及声音在喉咙里的共鸣。每一句歌词都被我演绎得淋漓尽致,我尽情地享受着这种演唱的感觉。
唱完几段后,我觉得自己的气力还比较充足,于是决定开始练习道白。道白是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台词。我一句一句地练习着,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和语调,力求做到完美。
韵白是用小嗓,这个好练,因为我唱戏也是用小嗓儿,所以自己的小嗓一直是又尖又细的。不好练的就是京白,这一点也是师父对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因为我念京白依然用小嗓,和韵白的区别并不大。师父说,念京白就和平常说话一样,要非常的自然,不能够拿腔作调的,显得娇里吧唧,嗲里嗲气的。这样就与一些剧目中人物的身份不符了,比如说《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是穷人家出身的小姑娘,说话就不能那么的娇,要有生活气息。而我的京白听起来总有韵白的味道,一听我说话就是一个唱戏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